老马之智可用成语?【成语名称】老马识途 【汉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那么,老马之智可用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马识途类似的成语
隰(xí)朋出自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上》,大致是讲管仲、隰朋出征返回的时候迷路了,这时候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向老马和蚂蚁学习求得了生路。此文也正是成语老衫毁马识途的出处。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和塌锋回。
6.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老马识途老马之智可用也的之意思
途,路,道路穗乱告。陪尘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猜明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老马之智可用也的值是什么意思
《韩非子·说林上》:“说,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春天去,冬天回,迷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就让原先从齐国带来的马在前边走,果然找到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老马识途 - 【原文释义】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蚂兆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闷梁租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
老马是什么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 简介
【成语名称】老马识途
【汉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出处原文】
“管仲、隰(xi)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老马识途 - 【原文释义】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蚂指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
老马之智读后感
老马之智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握凳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凯皮毕验堪为先盯芹导。
以上就是老马之智可用成语的全部内容,【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出处原文】“管仲、隰(xi)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