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十七讲读后感?例如,南唐温庭筠通过描述一些美丽的形象,传递一些带着传统文化的语码供人联想;韦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却会被事件所拘束;冯廷巳的词是带着强大的感发力量的,这也是南唐词的特色,那么,唐诗宋词十七讲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宋词十七讲原文摘录
各个朝代各有其词的不同风格,同一朝代的词人也各有特色。例如,南唐温庭筠通过描述一些美丽的形象,传递一些带着传统文化的语码供人联想;韦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却会被事件所拘束;冯廷巳的词是带着强大的感发力量的,这也是南唐词的特色,正是他们所纤者禅建立的这种词的特色影响了北宋早期的两个很好的词人,一个是晏殊,一个是欧阳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头就提出来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杜绝者在此”。境界就是说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大千世界的种种的现实的世界,这是作品中的一个世界。
从冯廷巳到晏殊、欧阳修这几位词人是最合于王国维以“境界”评词之标准的作者了,最能表现这一份词中感发的本质。
晏殊的特色表现的是一种圆融的观照,是一位理性的词人。理性并非指每天总想着得失利害、如何占别人便宜,不是这种狭隘的浅薄的人自我利害的计较。真正有理性的词人,是对自己的感情有反省的。人的用情态度不同,有的人的感情像一团柴火,烧起来火苗挺高,可是乌烟瘴气也都冒出来了;有的人的感情像一片水晶,那么晶莹、那么皎洁、那么坚固。
每个人用情的态度是不同的,每个人感情的本质是不同的。理性的词人是指对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有这样修养的能力,才是理性的词人。
宋词十七讲
柳永
叶嘉莹老师提出新的观点,柳永对词的诗化虚茄的贡献,使词由春女善怀转变为写秋士易感,只是柳永把这种秋士易感与相思怀念结合在一起,人们往往注意到了柳永词中的相思怀念,而忽视了秋士易感。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差扮察当楼。是处红衰翠减,缺则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写景开阔高远,不仅写景,并且与自己的感受紧密结合(叶嘉莹老师认为秦汉诗歌中写景,是单纯写景,是为了起兴,景物描写中没有融入作者的感受)。“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写出自己用世意志落空的悲慨,草木摇落,美人迟暮,世事变迁,人生短暂,世事无成,这是世人常有的悲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春去秋来的更替变换,与“无语东流”亘古不变的长江水形成对比,其实水流也是不可挽回的。柳永在自然景物描写中,感发的力量还是强大,人们往往忽视这点,而只看到柳永词中的相思。
柳永世事落空,一生惆怅感慨,是因为他一生都是向外求,求功名利禄,以美人歌舞安慰受伤的小心灵,都是向外求。
唐宋词十七讲苏轼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宋词读后感1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
18.李后主的特色,是以他的锐感深情,以他的最敏锐最深挚的心灵与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向外包举的,是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国破家亡的悲哀包括了我们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
19.南唐词的特色,是自然景物的感发,就是一点点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就给了词人一种兴发感动,
20.晚唐五代词的演进:丰富、精微、含裂细致、丰美、内容含蓄蕴藉。
21.理性的诗人是说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有这样修养的能力。
22.当困难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去做,去承受,去负担,去努力,只是这样做就是了。
23.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所能掌握的,是对于苦难的反应。
24.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25.晏殊:理性的圆融的观照。原因:性格、生平(14岁以神童应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冯延巳:执着的热情。欧阳修:遣玩的意兴。
26.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所能掌握的,是对于苦难的反应。
27.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28.欧阳修能够用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排遣他的哀伤,来排遣他的忧愁,有一种遣玩的意兴。
唐诗宋词十七讲读后感韦庄
宋词读后感(一)
《宋词》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为何?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休休!者回去也,蠢渗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清照一生可谓坎坷,词风以北宋灭亡为界,前多为清新秀丽,后因经历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词风变得凄楚哽咽。《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前之作。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
以上就是唐诗宋词十七讲读后感的全部内容,35.冯熙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淑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蒿庵论词》) 36.我们讲词,既要注重每一个词人的特殊成就,特殊的风格,也要注重词史的发展和词人彼此之间的传承、发展和影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