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解释

死亡的成语,关于死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死亡的成语?【惨遭不幸】:遭到严重灾祸,多指死亡。【朝荣夕毙】:毙:死亡。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朝生暮死】: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朝生夕死】: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那么,死亡的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形容死的四字词语

爱生恶死【ài shēng è sǐ】

百死一生【bǎi sǐ yī shēng】

半死半活【bàn sǐ bàn huó】

伯仁由我而死【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不得善终【bú dé shàn zhōng】

不讳之变【bú huì zhībiàn 】

残丝断魂【cán sī duàn hún】

惨遭不幸【cǎn zāo bú xìng】

朝荣夕毙【cháo róng xī bì】

朝生暮死【cháoshēng mù sǐ】

朝生夕死【cháo shēng xī sǐ】

大限临头【dà xiàn lín tóu】

饿莩遍野【è piǎo biàn yě】

方生方死【fāng shēng fāng sǐ】

风前残烛【fēng qián cán zhú】

爱生恶死【ài shēng è sǐ】:指喜爱生存,厌恶死亡。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百死一生【bǎi sǐ yī shēng】:意思是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出自《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半死半活【bàn sǐ bàn huó】:半死:接近死亡。

棺材的成语

1、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

2、大限临头亮简前: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3、敬清饿莩遍野:饿死的人,在不断地死亡消失;

4、朝咐大生夕死: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5、方生方死:注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6、饿殍遍野: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7、惨遭不幸: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描写仇恨的四字词语

表示死亡的四禅返扒字词语如下:

1驾鹤西游:死的婉称世备。 2、溘然长逝:指死去。 3、一命归西:指死亡。4、抱恨黄泉:指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5、一命贺昌归阴:指死亡。

描写死亡的成语

表示死亡的四字词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生死离别:指生命最终结束之前离开亲人、朋友等的离别。

2. 一命归西:指生命结束之前离去、离世。

3. 去世西逝:指生命结束离开人世之事。

4. 人去楼空:指人离去之后空荡荡的场景,常用于描述死亡后渣乱侍家中、房间等环境的无人和寂静。

5. 屍骨未寒:指死者刚刚离世,尸陪租体还未冷却,多用于形容犯罪、灾难等场合下的死亡,含有强烈情感色彩。

6. 归西了结:指生命结束,人得以了结一生的喜怒哀乐、遗愿等。

7. 死于非命:指不幸遭遇意外、灾难等因素导致的死亡,意味着命运的不可预知和无奈。

8. 官腔“告身体殁”:指官方、机关发布的死亡公告用语,体现一种庄重、正式和如吵崇敬之情。

关于死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表示死亡的四字词语:

1、寿终正寝:指死者寿终于正屋,含有敬意。现在常用为谑语,是指人或事物已经“完蛋”,有嘲笑意。也比喻事物的消亡。

2、呜呼哀哉: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诙谐差兆或讽刺意。

3、一命呜呼: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4、命丧黄泉:把命丢弃在黄泉路上。原本“命丧黄权”,三国典故,庞统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于落凤坡中西川黄权埋伏,遭流矢而死。后因封建迷信和百姓误传,变成了“黄泉”。

5、驾鹤归西:死的婉称。也说“驾鹤西归”。

6、含笑九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厅庆弊。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7、驾鹤西去:死的婉称。

8、与世长辞:婉指去世。

9、撒手人间:离开人世。

10、撒手人寰:离开人世。

11、归于极乐:回到极乐世界。指死亡。

12、驾鹤西游:死的婉称。

13、溘然长逝:指死去。

14、一命归西:指死亡。

15、抱恨黄泉:指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16、一命归阴:指死亡。

17、了身脱命: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18、驾鹤成仙:指死的婉称。

19、骨化形销:指死亡。

20、羽化登仙:古人传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喻为羽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扮族(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登仙。

以上就是死亡的成语的全部内容,1. 生死离别:指生命最终结束之前离开亲人、朋友等的离别。2. 一命归西:指生命结束之前离去、离世。3. 去世西逝:指生命结束离开人世之事。4. 人去楼空:指人离去之后空荡荡的场景,常用于描述死亡后家中、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