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有一种民歌叫“花儿”,流行于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而在青海,人们又把花儿称为“少年”,唱花儿也叫“漫少年”!
说起来有点可笑,阿青在14年左右,第一次看到芒果台的《花儿与少年》的时候,还傻傻的以为这个节目是唱青海“花儿”的,花儿会是什么族的节日,后来节目一播出才知道是个真人秀节目,而且是完全“没有演技”的那种,看着没来由的气大,甚至觉得节目本身简直就是在侮辱“花儿与少年”这个名称。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真正的青海“花儿”也算的上历史悠久了。关于“花儿的起源”问题,阿青曾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这里:
而关于青海的“花儿会”的来历的一个小故事,回甲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可以戳这里查看:
五峰山花儿会是土族传统节日 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互助县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于五峰山(在今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垣,因山峰形似五指,故名)举行。五峰山翠峰青峦,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每逢节日。
但是事实上,阿青记得前10年左右的时候吧,青海每个地方都有“花儿会”的,而用单个故事去说明“花儿会”的来历,就有点单薄了,以偏概全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讲。
所幸的是近期我也找了一些资料,发现4个地方“花儿会”来历的故事,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一、峡门“花儿会”
[土族“花儿会”]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回族的主要节日开斋节 开斋节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
民和县峡门“花儿”会原在农历六月十五的松山湾举行,后来又转到六月六在药泉举行,现在是五月端阳节在乱泉滩举行。
天贶节。在农历六月初六,它被称为正午,汉族人的转经节和姨妈节。排灯节意味着赠送礼物,排灯节起源于宋真宗的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帝给了他一本天书,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诸天之日。
传说原来峡门有个小伙子叫八哥,他在松山喇嘛寺当差,是个好歌手。他和一个叫尕三妹的姑娘很要好,每年在六月十五的庙会上相见,在松山湾的山林里唱“花儿”,于是引来四方的众人都来唱,唱了好几年,就唱成了“花儿”会。
后来寺院的管事知道了,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把八哥囚禁了起来。这样松山湾便断了歌声。八哥在牢里被折磨的哑了嗓子,尕三妹在家哭得瞎了眼睛。后来由大家帮助,他俩逃走了。在逃走的路上,尕三妹唱了一首“花儿”来安慰八哥,不料歌声一落,平地冒出了一眼清泉。
7、花儿会---土族传统节日 “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族传统歌会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
喝了泉水,八哥的嗓子亮了,用泉水洗了尕三妹的眼睛,眼睛复明了。当时他俩高兴地唱起了“花儿”。众人都赶来祝贺,这一天正是六月六,于是峡门的“花儿”会便又在这眼药泉边上举行了。过了两年,药泉被一个县官和他的老婆霸占洗浴,药泉很快就干涸了,“花儿”会也断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个老歌手常常思念八哥,夜做一梦,梦见八哥和尕三妹手捧药泉水在搬家,一路上洒洒扬扬,又说又笑。
第二天他按梦中的地方去找,果然看见那里乱麻麻一汪汪的泉眼,就把这地方叫做乱泉滩。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歌手们又都到这里来聚会了。梦见乱泉的这一天正是五月五日,所以峡门的“花儿”会又兴起在这一天的乱泉滩上了~
二、丹麻“花儿会
“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族传统歌会。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但最有民俗特点的是每年农历4、5、6月间的“花儿会”。
互助县丹麻“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多是土族群众参加。
据说丹麻原是一片花草丰美,林木森森的好地方,每到六月山花烂漫的时节,当地的土族青年都到这里来谈情漫“花儿”。有个土司为了禁止人们唱“花几”,便把这里的树林全砍伐了,不到几年这里变成了一片石头滩。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里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场上,汇集了附近苗寨的人们,可以说是人山人海。2、纳西族三朵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具民族风情的节日。
此后这里连续三年没下雨颗粒无收,人们遭了大难。有一年六月,一对青年唱起了悲苦的“花儿”,天上顿时滚起了乌云,响着隆隆香声,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人们欣喜若狂,纷纷赶来放声欢唱;待到雨过天晴,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不见了两位青年,只见平地长出了两棵浓荫蔽日的大杨树。
人们说,这是一对青年变的,给大家遮日歇凉,要我们每年来这里唱“花儿”,这样就能甘霖普降了。如今,那两棵大杨树枝叶繁茂,就象两座铁塔挺立在丹麻“花儿”会场上,好象在欢迎大家去参加土族人民的“花儿”会呢。
三、五峰山“花儿会
节日期间,人们打着大伞,摇着彩扇,触景生情,边走边唱。六月六日,莲花山的“花儿”歌会,达到高潮时,各地群众登山会歌,常聚有数万人,整个“花儿”会包括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程序。
互助县五峰山“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六日举行。
据说五峰山有眼最出名的泉,西迁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名叫澄花泉。人们要是折上大把山花,投在泉中,花澄水下,花儿会是哪些地区的节日,亭亭玉立,经久不败。据说五峰山的泉水不但酿好酒、治百病,最要紧的是喝了它嗓子清亮。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
“哑嗓子喝亮,亮嗓子喝唱,唱嗓子暍上,赛过抿冰糖”。
36、花儿会: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民族 37、羌年:羌族 38、转山会:普米族 39、大年:普米族 40、乞脱乞迪尔节:塔吉克族 另外。
二郎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岷县的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最早源于岷县的祭神赛会,据考证其形成时间为明代,以五月十七二郎山花儿会的规模最大。 祭祀当天,祭祀群众赛唱“洮岷花儿”,其时赛会参与人数达十余万,场面极其热烈。
这里的人谁不爱唱“花儿”?谁不想有一条金嗓子?所以,来喝澄花泉水的人年年不断。喝了就唱“花儿”试嗓子,喝水唱“花儿”的越来越多,代代相传,这样就唱成“花儿会”了,花儿节是哪个少数民族。
四、老爷山“花儿会
大通县老爷山的“花儿”会是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
原据说先老爷山只有“朝山会”。清朝末年,山下有一名叫才让曹的藏族妇女,她在六月六这一天的“朝山会”上唱了一个新令儿的“花儿”,那声音赛过了青铜的唢呐,那调儿一唱满山鸟儿都不叫了。当时满山的人都把她围了起来,跟她唱,跟她学,唱了个满山红。
她说她唱的那个“令儿”叫“长寿令儿”,人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大,这样就有了老爷山的“花儿会”了。
发源于明代的“花儿”,妥妥的屹立百年,可他在“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不知道它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