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泣露香兰笑上一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注释:(1)素女:传说中的神女。那么,芙蓉泣露香兰笑上一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十三丝动紫皇的上一句是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音乐想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芙蓉泣露香兰笑的解析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详细http://rw.xjtu.edu.cn/wx/news_info.php?id=325
简析http://www.hgxx.cbe21.com/xueke/yuwen/xhdh/mzdd/0029.htm
昆山玉碎芙蓉泣露形容什么
李凭箜篌引运用通感直接描写音乐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成功运用通感的典范,历来被人们称道。这两句诗,能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自然地将山崩地裂般的声音与乐声乍起的豪壮,凤凰的孤独哀鸣与乐声的幽怨,露滴残荷的形态与乐声的凄凉,兰花盛开露出笑脸与乐声的欢快愉悦等联系在一起。
这样,乐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富于变化,更能充分体现诗人的杰出艺术才华。
赏析:
《李凭箜篌引》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芙蓉出水纯若玉,一片冰心为谁痴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制成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
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空山句:
出自《响遏行云》(《列子·汤问》),原文为:薛谭学讴(ōu)(歌唱,~歌(歌颂,赞美))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雄壮的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江娥”:一作“湘娥”,《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丹唇未启笑先闻的上一句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一】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以上就是芙蓉泣露香兰笑上一句的全部内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