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节日?拉祜族的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端午节、尝新节,火把节、新米节、祭祖节、卡腊节、搭桥节、葫芦节等。另外拉祜族还有别有趣味的风情,它们是拉祜族文化延续,传播的主要载体,凝聚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那么,拉祜族的节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拉祜族服饰特点
少数民族节日有如下:
1、蒙古族的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2、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举行,它是西双版纳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3、傈僳族的刀杆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拉祜族日常用语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少不了的就是文化。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隆重的节日,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拉祜族最隆重的日子是葫芦节。下面一起来 拉祜族文化 里看看。
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说典噜典》中的传说描述,拉祜族的祖先是天神“厄莎”在农历十月十五那天用葫芦培育出来的。因此拉祜族认为他们是葫芦的后代,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对葫芦的信仰体现了山区拉祜族长期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和生存奋斗历程。
葫芦节民族特色浓郁,活动丰富多彩,是全民歌舞狂欢的喜庆场合,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澜沧县政府每年都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科技及商业物资交流活动,使传统的民族节日和发展经济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葫芦节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每年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
后生、老人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着欢快的集体舞,舞蹈尽情的表现着在四季之中,人们从最开始的犁地,撒种开始,一直跳到最后丰收的喜悦,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感谢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的美好年景。
拉祜族过中秋节吗
拉祜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祭祖节和婆娘节。
拉祜族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原本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为当地生产的大米和苞谷。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苞谷做成稀饭,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种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拉祜族日常喜欢将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鲜薄竹筒内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
拉祜族家庭中老人最受尊敬,有这样一句话:“把享受让给比自己老的人,因为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看见的,最老的人是寨子里懂道理最多的人。”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拉祜族尊敬老人的美德。
我国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拉祜族节日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2、沐浴节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每年藏历七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
这种一年一度的节日洗澡活动,要集中进行一个星期,所以,这是藏族独有的沐浴节。在这七天中,从娃娃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这已成为藏族群众传统的风俗习惯。
3、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拉祜族服装简介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藏族独有的沐浴节,也叫沐浴周。
西藏沐浴节已有700年—800年历史。自从11世纪星相学传入西藏后,人们借助于弃山星得出没来区分春、秋季节。每当七月弃山星出现,洗澡活动便进入高潮。弃山星隐没,洗澡终止。
3.三月三对歌”是我国许多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广西最为盛行,“三月三”是该区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扩展资料: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以上就是拉祜族的节日的全部内容,拉祜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祭祖节和婆娘节。拉祜族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原本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