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古诗带拼音版?唐•雍陶 版本一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版本二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赏析】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那么,题君山古诗带拼音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题君山拼音版古诗词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雍陶《题君山》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雍陶《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
⑴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所以为君山。
⑵烟波:洞庭湖的沏面。烟,一作“风”。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⑶碧色:淡颜色。翠色:深颜色。
⑷疑:一作“应”。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⑸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翻译
八百里洞庭风平浪静,君山的侧影深深地映在水中, 彷佛看不见那碧绿的湖水,只有青翠的山色显得更加鲜明, 我忽然想起住在君山的湘君姐妹,这里莫非是她们梳洗的地方?你看那一螺画眉的青黛,正放在明亮的镜中央。
题君山雍陶拼音跟读版
【 #诗词鉴赏#导语】《题君山》这首写洞庭湖的七绝,不写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浩大的气象,而以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写洞庭湖柔美绮丽的一面。下面就和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题君山》
唐•雍陶
版本一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版本二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赏析】
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处于洞庭湖中,传说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因以为称。首句描写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既不是来写洞庭湖亦不是描绘君山,而是用平静的湖水来衬托君山凝重而磅礴的气势。用笔朴素简练,画面开阔。次句写山色、湖色,君山倒映在湖中,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突出君山倒影的鲜明。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相传,上古时舜南巡,其妃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闻舜死于苍梧,遂投湘水,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
雍陶题君山古诗带拼音
1.李白写过的关于洞庭湖的诗词
1,《秋登巴陵望洞庭》唐代:李白
原文: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白话文释义: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2,《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唐代:李白
原文: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白话文释义: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题君山唐
《题君山》古诗的意思:曾经在洞庭湖之外看到过麻姑仙女,听说君山这座仙山,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攀登上去,原来它是由昆仑山顶的一块巨石飘落到洞庭湖的。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方干,这首诗是他在游览洞庭湖畔的君山时所写。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方干在游览过程中被君山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题君山》原文是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这首绝句,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
这首诗也是方干个人情感和心境的反映。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自己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在诗中,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题君山》诗歌鉴赏:
1、诗境优美,构思巧妙:方干这首诗的开篇就让人眼前一亮,他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为背景,将君山之美景巧妙地融入其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君山的倒影,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湖光山色之中。
2、虚实相生,想象丰富:方干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虚实相生的手法。
雍陶的题君山拼音
题君山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 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洞庭山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吸引历代诗人写就了一首首颇具审美价值的妙诗。雍陶的《题君山》与方干的《题君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首同题诗,吟咏的对象都是洞庭湖的君山,却描刻出不一样的美。
诗贵在构思上要不落俗套,选择新的表现角度。惟其如此,诗才有诗味,也才能耐人寻味。雍陶的《题君山》,描绘洞庭君山之美景,起笔便不同凡响: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写湖中君山倒影,转为虚写神话传说,并与湖山的描写融合起来。“疑是水仙梳洗处”想落天外,却情生目前。倘若无前两句对湖光山色的实写,这句就会显得突兀。
以上就是题君山古诗带拼音版的全部内容,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