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中国历史节日,12个传统节日表

中国历史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那么,中国历史节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纪念历史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及习俗如下: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贴春联、放烟花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等。

3. 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或者农历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等。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等。

5.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在这天晚上有许多浪漫的活动和仪式。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亮、吃月饼等。

7.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望远、喝菊花酒等。

8.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个气候中的一个, 在每年12 月22 日左右。在这一天, 家庭通常会做汤圆来庆祝。

全年所有节日一览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来历: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中国禁止圣诞节原因八国联军

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

建党节1921年7月23日

建军节1927年8月1日

青年节1919年5月4日

中国26个传统节日

元旦: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花朝:二月初二 二月十二 二月十五 花神生日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亚岁”,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三十,除旧迎新

中国传统八大节日

建党节,因为忘记了具体日期,所以定为7月1日,后来找到史料,证实是23日,但还是把7月1日作为建党日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节日的全部内容,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