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屈原是什么节日,屈原是哪个节

屈原是什么节日?纪念屈原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尽管风俗习惯不同,却都包含着纪念屈原的意蕴。相传在战国时期,一生心系国家振兴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流放中得知,秦军破楚,楚将不国时,那么,屈原是什么节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屈原个人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5]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少数民族节日

纪念屈原的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日”因端午节附以纪念屈原的内容,故称屈原日。屈原日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高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亦有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或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的节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纪念屈原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节日日期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古人的说法,其起源包含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于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主要的民间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放纸鸢、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等。

屈原属什么生肖的?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也称为“重五节”、“午日节”或“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因不满楚怀王的暴虐统治而投江自尽,后来被人们视为忠臣的代表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节日,据传当时百姓为了挽救他的遗体不被鱼虾啃食,纷纷下河抛入米饭、艾叶等物状如蒸笼,以保住遗体,这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等习俗。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龙舟节”和“粽子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及海外华人社区都有广泛的庆祝活动。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外,还有香包、挂艾叶、贺卡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屈原是中秋节吗

纪念屈原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尽管风俗习惯不同,却都包含着纪念屈原的意蕴。

相传在战国时期,一生心系国家振兴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流放中得知,秦军破楚,楚将不国时,在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以死殉国,用铮铮铁骨诠释自己的家国情怀。

屈原投江以后,楚国百姓在每年的这一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纪念他。两千多年过去,他的精神始终感召和哺育着中华儿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以上就是屈原是什么节日的全部内容,节日是端午节,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