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苗族人会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玩年节相当于春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一些节庆日。(2)二月:2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是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那么,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境内大部分苗族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杀年猪,除夕打糯米粑、贴春联,除夕夜守年,初一开财门等风俗。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
“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苗年相关介绍
苗族在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
在苗年的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还会跳起踩堂舞。
苗族的传统节日 苗族传统节日时间和风俗
苗族节日一:苗年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先由小芦笙手吹出一阵短促的笙曲,接着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们则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
走寨结同年也是苗年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到苗年。寨与寨之间便互为客主,互结同年。全村男女几十人或上百人,带上芦笙,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到同年村进行联欢活动。进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则带领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后在芦笙堂再次吹奏芦笙及踩堂作为进村仪式,主人也以吹芦笙踩堂还礼。礼毕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芦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晚上演苗戏,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间进行“坐妹”对歌的社交活动,追寻自己的意中人,通宵达旦。
苗年期间,除上述活动外。苗族人民还举行斗牛、斗马、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活动。其中以斗牛、斗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往观看。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苗族节日
(1)一月:动月(鼠或子月)1到15日是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在这一天苗族人都不会出远门。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苗族人会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玩年节相当于春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一些节庆日。
(2)二月:2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是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三月:3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
(4)四月:4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五月:5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六月:6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七月:7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八月:8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等活动。
(9)九月:9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十月:10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2、苗族风俗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了,这个民族分布的较广,人口相对其他少数民族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了。
苗族过节的风俗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苗年:主要盛行在贵州,广西两省苗族聚居区。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苗年前后历时九天,这是苗族人民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2、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共同欢渡的节日,在我国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汉年”与传统的“苗年”共存,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还是过春节。
3、龙船节::是苗族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在贵州台江,施秉两县的清水,巴拉河两岸。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4、四月八: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黄平,松桃,湖南湘西等地苗族为纪念苗族英雄亚宜的传统节日。
5、吃新节:是每年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抽穗时,苗族家家户户在午日或辰日聚会欢渡“吃新节”。各地过节的时间不一,节期一般为2天~5天。“吃新节”是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6、芦笙节:是贵州舟溪一带苗族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或三月或七月举行,持续四~五天时间。
7、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踩花场”,“踩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西北,四川南,云南东南部的苗族地区,此节因苗族的住地不同,所以过山节的日期和名称也不一样。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节日与风俗如下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如苗年、姊妹节、芦笙节、吃新节、踩花山、斗牛节等。
1、苗年
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至次年正月期间举行。庆祝活动包括祭祖、祭天、祭地、祭火等,以及各种民间表演,如芦笙舞、斗鸡、赛马等。
2、姊妹节
又称“姐妹节”或“姑娘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了解、交往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举行。节日期间,男女青年们会唱歌、跳舞、游行,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
3、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会举行盛大的芦笙舞比赛,以祈求风调雨顺和平安幸福。
4、吃新节
吃新节是苗族庆祝新米丰收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或九月举行。节日期间,家家户户会用新米制作各种美食,与亲朋好友共享,以示感谢大地的恩赐。
5、踩花山
踩花山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春天举行的交友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二月或四五月间举行。节日期间,青年男女们会穿上盛装,聚集在山坡上,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互相了解,寻找心仪的对象。
6、斗牛节
斗牛节是苗族的一个传统习俗,通常在农历五月或六月举行。
以上就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的全部内容,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开年节、四月八、踩花山节、龙船节、姐妹节。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