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按顺序,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一览表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按顺序?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 夏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那么,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按顺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节日排名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以春节为例: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1]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春天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

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

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

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

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节日啊

春节 夏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 夏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夏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古尔邦节 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 宰牲节

1月1日 元旦节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新年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不放假

农历二月初二 春农节 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不放假

农历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老年节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 除夕 岁末,守岁 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 开斋节 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 宰牲节 又称“古尔邦节”,朝圣次日,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一月到十二月的节日顺口溜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

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

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

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

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一年所有的节日表顺序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也成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通常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15天,直至元宵节结束。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岁首"祭祀,是庆祝新年到来的重要节日。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拜年、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如贴春联、打扫房屋、买年货、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即上元节举行,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元宵节是庆祝团圆、祈福和猜灯谜的日子。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汤圆、猜灯谜、放烟火等。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一些公园和社区会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许多人前来参加。

3.寒食节(农历三月二十三)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期。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举行。寒食节是为了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他因救国有功而被流放,期间遭到困苦和饥饿的折磨,最后死于寒食节的这一天。寒食节期间,人们会祭祀祖先、踏青、野餐、放风筝等。寒食节的重要食品是寒食,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香脆糕点。

4.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

清明节,也称为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的农历四月初五举行。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按顺序的全部内容,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节(二月初二)、清明节、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情人节(七月初七)、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腊八节(十二月初八)、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