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语句

古诗双月,揽镜拥双月是什么诗

前言

科举是古人选拔人才的方式,最早的科举始于隋朝,揽镜拥双月是什么诗,唐朝建立以后,继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不过,后来唐朝人觉得隋朝的这种选拔制度并不能看出读书人的水平,因此在初唐时进行了改革。

试帖诗于是应运而生。

这种诗有什么特点,与其他的诗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赏月的诗句 篇1 1、庭中幽碧泛桃香,缘是银镜胜华光。明前甘露值当饮,引得璧月叩轩窗。 2、莫见秋风易感思,残红更未必惊啼。千山万水难如你,又是清辉不寐时。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一、科举从背诗改成了作诗

科举考试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经历了1300年。

科举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考诗赋。其中的诗就是试贴诗,但试贴诗并不是从隋朝而是从唐朝开始的。

《新唐书·选举志上》介绍说,科举考试考诗赋起于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

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刘思立说,现在的”明经“只不过考大家的记忆力,看不出水平呀,怎么办呢?皇帝,咱们考”文律“吧。也就是后人常说的考”诗赋“:律诗和律赋。

进士考试中的律诗就是试贴诗,试帖诗因为常常使用“赋得”二字,因此也被称为“赋得体”。不过“赋得体”早在南北朝就出现了,这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作为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升级方式,试帖诗考的是创作能力。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诗体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内容上大多以礼乐教化儒家思想为主,形式上大多是严格的近体诗(近体诗),有的对于押韵还有要求。

情侣一起赏月的诗句1 1、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3、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4、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 5、月黑雁飞高。

可见,原先的科举有点像现在的中国诗词大会,只要背的多就行,从此以后,改成了作得好才行。

明经科当然不仅仅背诗经,还有尚书、礼记、春秋左传等等,但毕竟靠死记硬背;而进士考律诗与律赋的创作能力,难度要高得多,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例如元稹参加“礼记、尚书”考试,以明两经擢第时才十五岁。而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还得意地说: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

二、试帖诗的种类

1、五言六韵排律

赏月精美的.诗句1 1、庭中幽碧泛桃香,缘是银镜胜华光。明前甘露值当饮,引得璧月叩轩窗。 2、莫见秋风易感思,残红更未必惊啼。千山万水难如你,又是清辉不寐时。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两个人一起赏月诗句1 1、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3、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4、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 5、月黑雁飞高。

唐朝大多数试帖诗,是五言六韵的排律。

唐德宗建中二年出了一个神人,当年状元及第,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叫做崔元翰,他的《赋得沉珠于泉》就是一首五言六韵诗:

皎洁沉泉水,荧煌照乘珠。沉非将宝契,还与不贪符。风折璿成浪,空涵影似浮。深看星并入,静向月同无。光价怜时重,亡情通道枢。不应无胫至,自为暗投殊。

六韵,是指12句的排律,有六个韵脚:珠、符、浮、无、枢、殊。

2、五言律诗

也有五言四韵八句的律诗,即五言律诗。如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崔曙《明堂火珠诗》:

出自唐·杜牧《山行》 .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

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月合,曙后一星孤。

赏月的.诗句1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霜月古诗原文。

3、七言律诗

悠闲赏月诗句1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4、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

诗鬼李贺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是一首七言律诗。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可见,无论篇幅,都严格按照格律诗的要求,一韵到底、对仗、粘连、平仄无误,不使用拗体和变格。

八韵、十韵的试帖诗这里就不举例了,可见下面第五部分:限韵的试帖诗。

三、有七韵或五韵的试帖诗吗?

有人说,格律诗有首句押韵的,这样算七韵还是六韵呢?

我们知道,格律诗首句押韵的话,押韵的字就是单数了,例如李商隐的这首七绝《人欲》:

人欲天从竟不【疑】,双月的古诗,莫言圆盖便无私。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这是三韵还是两韵呢?

又如杜牧的七律《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一 》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关于试帖诗的韵脚数量,清朝的冒春荣在《葚原诗说》解释:

出自:《山行》作者:杜牧 年代:唐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

"试帖例用六韵,首句以仄起为是,或押韵起亦可,此不在六韵之数。

也就是说,试帖诗,大多首句不押韵,当然也有首句押韵的。但是首句押韵,不在六韵范围之内。

例如“郑鹧鸪”《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这首诗是比较罕见的首句押韵的试帖诗:

苌弘血染新,含露满江滨,三江映双月的古诗。想得寻花径,应迷拾翠人。窗纱迎拥砌,簪玉妒成茵。天借新晴色,云饶落日春。岚光垂处合,眉黛看时嚬。愿与仙桃比,无令惹路尘,双月的古诗配画。

首句平收,新,不在六韵范围内。所以这是首句押韵的六韵诗。

上面李贺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则是一首首句押韵的四韵试帖诗。

四、有押仄韵的吗?

也有押仄声韵的试帖诗。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丁巳科的状元李肱有一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燕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这种仄韵的试贴诗,也比较少见。

五、限韵的试帖诗

试帖诗有的限韵,霜月古诗,有的不限韵,例如这首清朝杨庚的试帖诗《赋得敦俗劝农桑(得敦字)》:

耕织鸿图肇,农桑凤诏温。巡春民用功,函夏俗同敦。考礼钦祈谷,歌豳重采蘩。公田皆雨及,法驾屡星言。推四风清畎,双月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上一句,缫三月满盆,二月花古诗。笠看黄壤聚,秭到绿云屯。安土齐趋业,捐租叠沛恩。万年衣食裕,寿宇迈羲轩。

这首诗是五言八韵的试帖诗,对于杨庚的要求是(得敦字),敦这个字属于【十三元】韵部,因此这首诗必须在【十三元】这个韵部中押韵。

炎灵全盛地,明月半秋时。今古人同望,盈亏节暗移。彩凝双月迥,轮度八川迟。共惜鸣珂去,金波送酒卮。小苏家 无名氏 双月讴讠亚辗秋碧,细风斜掩神仙宅。麦门冬长马鬣青,茱萸蕊绽蝇头赤。流苏斗帐悬高壁。

另一位比较有名的诗人,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就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他的作品是《赋得敦俗劝农桑学院取博学鸿词试帖》:

淑景尧封丽,仁恩禹甸长。辛勤看士女,劝祼重农桑。绿野春如绣,青郊草正芳。畻边挥黛耜,陌上执懿筐。兰泽高低遍,蘋花远近香。和风来密树,甘雨溢方塘。戴胜飞何急,仓庚语转忙。定将收茧税,纻待莠苞稂。喜见趋耕织,欣瞻裕盖藏。豳诗堪入咏,朋酒祝无疆。

可以看出来,吴敬梓的作品是五言十韵的排律。而且他的诗一定是“得桑字”,因为押的韵都是【下平七阳】韵中的字。

结束语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试帖诗与一般得古诗有什么不同吗?清朝人王廷绍说:

古近体义在于我,试帖义在于题。古近体诗不可无我,试帖诗不可无题。

古近体,指普通的古体诗或者近体诗(格律诗),泛指其他的诗,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感,而试帖诗是命题作诗。

在中秋赏月经典诗句推荐如下: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3、明月净松林,干峰同一色。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所以一个主要在“我”,作者可以自由自在的创作。而试帖是需要有“题”,从诗体到内容到韵脚,拘束很多。

如果评选最熟悉的试帖诗,大家会选哪一首呢?估计大多数人会选择钱起的这首《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老街味道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