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change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Today is 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国际家庭日
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家庭就是我们在一起,we are together .
在一起,了不起
一个家庭最大的意义无外乎有二:
乔布斯在2005年那次已经成为经典的毕业演讲中,曾讲到:当我十七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1、 生命的繁衍与家族的传承
2、 实现个体生命/精神自由
先说一,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单独存在,却需要以夫妻为单元结合成家庭,从而实现种族的繁衍与家族的传承。因为生养孩子实现了这一切。
目前自然界有且只有人类通过婚姻契约,实现了彼此责权利的认知统一。男人通过婚姻为契约保证“儿子是我的”。女人通过婚姻为契约实现“我生养孩子的过程里你得保护我”。中国有句俗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大抵就表达了婚姻契约的意思。
人一辈子终其目标从生命的角度,就是获取能量。穿衣是保持热量,吃食物是为了摄取热量。男人与女人以婚姻为契约组建家庭,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生存和繁衍。通过协同,实现能量的共同获取,比如男人打猎,女人织布,这就是协作共同获取能量的方式,体现了人类作为协作的双方共同组建家庭的目的。
古代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说:“婚姻作为男女双方组建家庭的契约,同时也引导了男女双方把家庭作为共同体去保护”。而家庭这一组织单元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一个家庭的产物---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庭的意义。
国际家庭日,在全球80亿人口当中,都呼吁大家共同捍卫家庭的和谐,这就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呼吁。也是对子女最大的爱的表达。
人类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获得能量并且保有能量的过程。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最终形成正循环的能量体系。
人类的孩子如何在家庭中学会独立并且实现互赖(协作)呢?
给大家提供6个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来自一本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被称为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50双手之一)
STEP1: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就是选择。就是我做为一个独立的人类个体。我拥有选择的权利。
跟着父母一起生长的孩子,对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可以选择的。比如父母都是文盲,孩子也可以通过学习选择自己的有知识的人生。比如父母是离异,并不影响孩子习得爱的能力。比如父母生活在偏远的乡村,也不影响孩子去往国际化的大都市生活甚至国外深造。你看这些都是选择。一个人最大的权利就是拥有了选择的权利。有一本书很畅销,更深入人心,《活出生命的意义》来自弗兰克尔。他在抓紧去纳粹的集中营,他说:哪怕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我也要拥有精神的自由。哪怕身体不自由,充满了暴力和伤害,我的精神世界里依然可以畅想将来有一天我离开集中营,去往全球心理学家的年会,我跟他们演讲我在集中营的心理学创作过程。你看,这就是选择。哪怕身处困境,依然不放弃选择的权利。
这就是人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生灵的差异。
这世间只有4类生物:
● 水火:有气
● 植物:有气 有生
● 禽兽:有气 有生 有知
● 人类:有气 有生 有知 有义
人类有义,就是生灵的首位。因为有选择。在人类世界,既有自律,又有他律。自律是道德,他律是法律。人类就是游走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生物。而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间就是义。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乔布斯 爱情 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乔布斯 哲理 电视上演的并非真实人生,现实生活中每人都要离开咖啡馆往工作。
义者,驱动人类不断的靠向道德,保持法律也。
用著名作家冯唐的话说: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不给别人添麻烦。
STEP2:以终为始。
每个孩子最终成长为成人的过程,是要以成人的准则principle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由。于是,教育的目的就是自立。
帮助每个孩子找到真实的自我,和这个自我的兴趣爱好,并且创造留下人类社会的文明。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三个黄金时间段:
0-6岁来自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将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的句子,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爱的港湾。
8-12岁来自父亲的榜样的力量。孩子得到家庭的影响是在青春期,他看到伟岸的父亲,健康的体魄,会由衷的崇拜,并且构建起对标的榜样。让孩子找到价值感。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 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
14-18岁来自社会/家庭/自我综合构建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三观正,就是这三观。一个人从家庭获得了三个周期,最佳的影响,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明白对于孩子的三个黄金时间段的影响,把原生家庭的美好复刻给孩子。这就是对孩子一生最大的礼物。
人生目标可以很远,很久,可以坚持长期主义去实现,让一个孩子能拥有坚韧的力量去追求人生目标的力量,就是来自家庭的爱。
STEP3:要事第一。
人生有限,时间无限。每天的24H,如何能有限的时间实现目标或者靠向目标?我推荐这个方法:要事第一。我们要学会区分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的要事。
对于孩子我一直坚持两件要事:
乔布斯名言励志语录 1 1)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 2) 记着你总会死去,这是我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佳办法。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还有什么理由不跟随你的心。
● 坚强的体魄
● 有趣的灵魂
一个孩子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大抵是分为3个时段的:0-3岁为期4年的孕婴童期,孩子从男女双方结合后从一粒受精卵出发,成长9个月又15天成为一个体长50公分的孩子,0-3岁的婴幼儿期,获得了母亲全心全意的照顾,逐渐的学会了爬行,行走,进食,识字,语言,从而长成了身高90公分的宝宝。这三年时间孩子长了40公分,平均每年成长13公分。所以,为什么人类文明里写【生命最初1000天】,因为这1000天影响了孩子一辈子的体质。坚强的体魄从生命最初的1000天开始构建。从3-6岁儿童期,也称学龄前儿童,这三年孩子从90公分成长为120公分,3年成长30公分,每年长高10公分。为参与学习,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个体做准备。真正入学后,从6-18岁,一路从小学,中学,高中,到成人。这12年,孩子从120公分长到180公分(男性能长高到180已经很nice了),12年只长高了60公分,也就是每年长高5公分。So,一个孩子从6岁入小学到18岁高中毕业,完成了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这个时候,无论是从高中毕业参加社会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深耕学业,则都是个体的选择。诚如STEP1:积极主动。都需要一个家庭的爱的产物—孩子能做一个积极主动规划自己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在18-24岁这六年,一个人获得了坚强的体魄后,开始修炼自己有趣的灵魂。
有趣的灵魂是啥?
是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深入的研究。
如同爱因斯坦说,我就是热爱天空,从孩童时期到此刻年老,我都仰望星空,保持对他的热爱。
如同尼采说:作为一个修马铁匠的儿子,我有机会能做哲学家,这是自由的选择。所以,我是一个歌颂自由的哲学家。我会说出:“看清这个世界,而后爱他”的名言。
如同老子所说:“道,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意思是说,长大了就会离开,离开会就走远,远了还会回归故土。
如同盖尔大叔的漫画:“我们都是缺失的一角,一直在寻找那缺失的一角,来追求生命的圆满。”
天啊,要事第一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是个体和自然的关系;是个体是集体的关系;是个体和自我的关系,每天当做最后一天经典语录。
这就是一场修行。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临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方法。
珍惜时光.每一天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一天都做有意义的事.让活着的每一天都不被浪费,让活着的每一天都不是毫无价值.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还没来得及做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懂得把握,懂得爱。
经过了STEP123,其实我们已经从一个依赖的人演变成了独立的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独立的过程。从一个家庭里,一个社会,一个组织里,长出来。长出来个人的心智,个人的认知,个人的选择,个人的创造力。
这就是生命繁衍过程中的魅力。
因为长出来的下一代,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的经典句子,可能比上一代更加的优秀,更加的具有活力。当然,大熊猫作为负演化的实锤,也给了我们人类提示。往往青出于蓝也可以是奢望。
从依赖到独立,我们用了三个方法,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角度和态度来生活的话,就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来珍惜,最该做的事情,充实的度过,不再空虚的生活。这层观点应该很常见的吧,不过我自己来看的话还有一些。
这帮助我们变成了独立的个体,追求我们内心中的光。
那个光可以很多元,可以是强健的体魄,可以是有趣的灵魂,也可以是看书写文章,还可以是一张看着舒服的颜值。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的光,把生活的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
每个人定义了自己的光。
所以,做父母的要学会忍,忍着不去评价,忍着不去说:不。忍着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东西加诸于孩子,乔布斯明天是最后一天,把孩子当做是超越自己生命的工具。忍着不要把自己的情绪笼罩你的孩子,让他变成受害者。
独立的他需要:爱!
爱的浇灌可以帮助他遇见自己的光。
STEP4:知彼知己。
当一个孩子成为了独立的成人。他需要面对的是协作。协作的第一件事请是学会:知彼知己。
大家可能会问,哎?不是常说知己知彼吗?怎么反了?是不是写错了。
还真的是这样的:知彼知己。
先知道别人的需求,再配合自己的需求,才能实现协作。
比如:孩子真的很暖。我最喜欢的一幕生活细节是这样的:他看到妈妈哭了,他会抱抱,亲亲。这个暖暖的动作胜过万千的语言。
当孩子能凭着直觉去知彼知己的时候,我们这些长大了的成人往往却又忘记了。我们给这个知彼知己的力量,叫做情商。因为,面对哭泣的对方,我们往往是直接用语言询问:“怎么了?说来听听”。听个毛线啊,抱抱啊,亲亲啊,完活儿了呀。别人女人讲道理,因为她根本不讲理。
先知道别人的需求,再配合自己的需求,才能实现协作啊!真理!
所以,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就在这里,时间的感悟句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语说不清楚的东西很多的,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就直接上行动吧。
举例:
你爱我,那就跟我白头到老啊。你的人寿保险的受益人写我啊,你以后入了土,我给你上香啊。
你包容我,那就招架的时候说一句“一起吃个冰棍吧”我不就就着台阶下来了嘛。吵架是常态,和好更是常态啊。吵架到分手,这就不是吵架的意义了呀。
你喜欢我,我也没让你天天的买钻戒啊,看得见我的需求总是爱的表达吧。看见我冷了,给我个外套;看到我饿了,点个小龙虾,看到我看你迷醉了,就啵啵的来一个。这不是完事儿了么。
。。。。。
你看,这些在家庭生活中日常的小事儿,每件事就像复刻机器,从父母的身上复刻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了爱,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喜欢,学会了很多很多知彼知己的本领。
这就是知彼知己,推己达人的力量。俗称:情商。
独立是为了课题分离,协作是为了实现共同体的命运。
STEP5:双赢思维。
在协作的过程中,我们怎么看待分歧?
答:双赢思维。
举例: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你吃还是我吃?
很多成人的世界里,很容易变成AB选择,要么你赢,要么我赢。
苹果啊,要么你吃,要么我吃。
难道不能有个第三选择?
啥是第三选择?
这棵苹果,种到地里,来年长出来苹果树。从此以后,这棵树的苹果都是咱俩的。
这个故事像不像我们的家庭?
都想活下来的人类,在最初的繁衍选择上,就做了共同种下苹果树的双赢选择。
是你活还是我活?
来,我们一起生下孩子,我耕田来,你织布。我们一起协作组建一个家庭,养大他。哪怕有一天我们死了,经历了肉体的死亡,这是人类的第一次死亡。那么还有我们的孩子在人间继续的想念着我们,那我们就还有第二次的死亡。因为这是孩子,孩子的孩子,在想念我们的时刻里,我们还活着的样子。
后来从波士顿来了一位叫安妮·沙利文的老师来帮助她。沙利文小姐曾一度是盲人。她想人设法教诲论能像别人一样生活。她教海伦怎样用手作为说话的工具。沙利义小姐带海伦出去,到树林中探索人自然。
你看,你看,天上的星星,就是每个被人间的孩子想念的亡魂。
分歧是常态的,所以非A即B的单选题,也是常态的。双赢也是常态的。你赢我也赢,大家一起赢,那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这不免让我感叹,很多男人和女人在新的生命周期里,过不下去了,什么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各种理由都在昭示,似乎有更多不爱的理由。
不爱啊?那就爱啊!
对,爱啊!
爱是动词,爱是可以修炼的。爱也是维系人间美好最核心的力量。
So,人生罔论长短,更在乎是否相爱的质量吧。
双赢,赢的是家庭,赢的是孩子,赢的是未来。
今天,我们用爱播下来一个孩子,明天,我们收获了一个爱的传承。
Step6:统合综效。
这句话我最感同身受。统合综效。为了做好坚持长期主义的目标,整个家庭需要统合综效。
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我来洗碗,你来带孩子。
So what?
为什么不能是我们一起洗碗,我们一起带孩子。
当然不!
这不符合效率法则。
人啊,尤其是现代社会的人,就是喜欢效率。喜欢快。甚至于喜欢立竿见影。
组建家庭,养育孩子,他快不了啊。
维系感情,保持爱的能力,他也快不了啊。
老子的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你看这就是水。
滋养万物的水,可以滴穿石头。柔弱胜刚强。
爱可以跨越时间,成就更好的人生。成就更好的传承。
所以,统合综效是告诉我们以爱为名,坚持在细微之处去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形成爱的正循环。
在各种的场景里,给孩子营造无条件的爱的环境。
在各种各样关键时刻里,给孩子关键时期的帮助。
这就是统合综效。
0-6岁期待每个孩子都能遇见母爱。
8-12岁期待每个孩子都能遇见父亲的榜样力量。
1、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 2、带着责任感生活,尝试为这个世界带来点有意义的事情,为更高尚的事情做点贡献。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有意义,生命不再枯燥。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很多。告诉其他人你的计划,不要鼓吹。
14-18岁期待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正确的三观。
这些期待构成了爱,传承。家,荣耀。
人生啊,很短,不过百年。
人生啊,很长,因为爱,可以跨越山海。
将STEP123456连续行动起来,形成正循环。就可以以爱为名,成就你我,努力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成就人生。我们不跟别人比,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
人生是自己修炼自己的过程。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依然澎湃。满腔热血都有一种喷发的感觉,期待更多的人可以拥抱爱,拥有爱的能力。
期待更多的人可以读书,写文章,传承爱。
期待我们具有构建更好的当下的能力。
我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那么,充实而幸福的过好每一天,就是构建了一辈子。
一辈子或许很长,只争朝夕。
活在当下!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国家家庭日,我写下这些文字,脑海里迸发的是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先生的爱,对孩子的爱,还有对自己的勉励,我们走了这么远的路,不是为了走更远,是为了让你历尽千帆风景知道此刻最美。
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2、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3、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4、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
活在当下,一定是一种奖励。生命的奖励。
愿你:保持如今追求绿色的情怀,去靠近夏,奔向秋,追索冬,捧回春。
爱你哦!
From May.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