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完整故事内容

程门立雪,旧时指学生恭敬受教,现多指尊重师长;比喻虚心求教或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这个典故被记载在《宋史·杨时传》中,&34;杨时四十岁了依然保有对知识的渴望,大雪天和同学游酢前来拜访老师程颐,他们在门外看见程颐睡着了就站在原地等待。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厚了。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讲述了杨时因对张载所著《西铭》不甚理解,他不怕寒风刺骨,约着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颐请教。他们到程颐家时,突然大雪纷飞;进得门来,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为了不影响程颐休息。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是讲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求学的故事。杨时精通史学,能文善诗,人称龟山先生。他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为了继续求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钻研学问。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

有关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有一天。

程门立雪故事: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一起到洛阳请教另一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弟弟)。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程门立雪的经典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程门立雪的经典故事 篇1 我国北宋时有个著名的学者名叫杨时,经典故事:程门立雪。他年轻时非常好学,经常访师拜友,向别人请教问题。寒冬的一天。

这个典故广为流传,杨时身上谦逊好学、尊师重道的品格也被人们所称赞并学习。但是现在说到程门立雪,人们往往会想到作为师长的程颐,很少能想到杨时,这固然和&34;声名远播有关,但如果让杨时这样一个同样对理学有巨大贡献的人在故事中逐渐边缘化也未免可惜,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同样才学出众的理学顶梁柱,程门立雪的完整故事内容。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官吏。杨时少年时就表现得十分的聪明,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当时知道他的人都称他为&34;。他幼时先读的是佛学,到了少年时便开始攻读儒学,仅仅十五岁,他在邵武游学就有不小的名声。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后补太学生。

归乡后,他仍然在含云寺读书讲学。一直到熙宁九年(1076),高中进士。中进士后虽然被委任,但他却称病没有赴任,而是专心研究理学,写出了著名的《列子解》。

程门立雪的故事,讲的是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 篇1 【解释】: 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

五年后,元丰四年(1081),杨时出任徐州司法。后来因敬佩程氏二兄弟,于是专门投于程颢门下,程门立雪的简短故事,专心研习理学,与程门立雪中的提到的游酢和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程颢十分喜爱这个学生,称赞道:&34;当程颢的弟弟程颐从涪陵讲学归来,听程颢提起杨时的故事,也表示赞叹:&34;元丰年间,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学者研究佛学,但杨时却钟情于理学,所以程颢还有感而发:&34;

待到杨时学成离去之时,程颢内心既有不舍,也有激动,目送自己的学生远去,程门立雪成语故事简短100字,他就有感自己的学说将在南方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尊师典故(尊重老师的历史典故)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但是恩师程颢却没能亲眼见到那一天,元丰八年(1085)程颢去世。杨时听说老师程颢去世消息后悲痛万分,可他在任上不能随意出行,于是便在寝门设灵大哭,并作哀辞。这时的杨时,思想刚刚转入道学,恩师突然溘然长逝,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元祐八年(1093),杨时虽然在理学上已经很有成就,但是仍然谦虚好学。他四十岁左右依然选择投入伊川书院程颐,也就是他的上一位恩师程颢的弟弟门下。程门立雪也是在这一时段发生的,不过这个典故除了是杨时虚心求教,还有一个原因,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视频。当时的程颐被贬被排挤,处境其实很艰难,外界流言蜚语都在中伤他,杨时和游酢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有了这样的行为。

绍圣元年(1094),杨时赴浏阳任知县。在任四年恰逢一次饥荒,于是他大施仁政,程门立雪寓言故事500字,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百姓也十分爱戴他。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小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1076年,杨时中进士,次年被授予汀州司户参军。他以病为由没有赴任,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1081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

崇宁五年(1106)他到了浙江余杭做知县,在这里他看见了王朝的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帝王的穷奢极欲。当时奸臣蔡京、童贯等人阿谀奉承,为了迎合徽宗的喜好,大肆搜刮民间的奇珍异宝,要建一座龙德宫。仅是苏杭应奉局,用来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只就足足两千四百多艘。不仅四处搜刮,这些官员还一级级盘剥百姓,敲诈勒索,百姓们没碰到天灾反而被人祸害的倾家荡产。杨时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在所著的《余杭见闻》中直言:&34;

他还记录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天下的百姓都不愿意去服工役,为了逃避选择拿钱来代替,但是这些钱也并没有交到国库,反而是进了这些贪官污吏的腰包。运送花石纲对官员们来说是肥差,谁都想分一杯羹,皇上也试着下诏阻止,但是没有用。他直言:&34;国不是国,东施效颦成语故事简短,官不是官,民不是民,长此以往国家必然倾覆。

后来金人越来越强大,一路南下,但是朝廷的主和派更是变本加厉。杨时甚至公然痛斥蔡京等人&34;还主张要诛杀童贯这类国之蛀虫,但是昏庸无能的皇帝根本听不进去。最终,积弱已久的北宋还是灭亡了,靖康之耻成了每个人心头的一道疤。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

虽然后来南宋建立,杨时也被朝廷重用,但是在建炎四年(1130),他就以年事已高为由告老还乡。朝廷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是他依然节俭朴素,并且鼓励儿孙也这样做。写诗云:&34;

南宋绍兴五年(1135),杨时辞世,享年83岁。杨时的一生都处在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中,北宋南宋的更替,理学佛学的兴衰。他以君子之风坚守自己的内心从未更改,成语故事程门立雪串讲,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学术上,他都有不小的功勋。尤其是在理学一道,他是二程与朱熹之间的过渡人物,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朱子理学,朱熹也赞扬他&34;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