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语句

饮酒全诗,古诗饮酒原文

饮酒全诗?1、饮酒·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那么,饮酒全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诗饮酒原文

原文

原有二十首,这是最著名的一首。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 [人境]人世间。

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4. [尔]如此、这样。

5.「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7.[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8.[悠然]自得的样子。

9.[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相伴。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4.[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5.[佳]美好。

1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酒后文采飞扬的诗句

陶渊明一共写下二十首《饮酒》,其中第五首是最有名的: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辞赋家。虽然也曾做过几年官,但终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而选择隐居,不再过问仕途,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所旁长有五棵柳树,所以世人称其为“五柳先生”。

陶渊明以诗名传世,其诗歌主要反映田园生活,风格平淡自然,表现出安贫乐道、独善其身、怡然自得的心境。他开创了新的诗歌流派,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引来诸多追随者。

自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纲纪松弛紊乱,权贵间互相勾结,老百姓流离失所。待刘裕掌控朝政以后,陶渊明大概知道东晋将要灭亡,自己的从仕抱负也终将化为乌有,很是烦恼。不过,多年从仕,他早已看透官场险恶、世俗污浊,于是便选择隐居。他虽已隐居,但还是越想越烦恼,于是干脆借酒浇愁。正是在此隐退期间,陶渊明意识到,人活一世,稍纵即逝,应该远离是非之地,活得坦荡从容、无忧无虑。

每次醉酒之后,陶渊明都会诗兴大发,咏诗抒怀并将之写下,待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形容喝酒尽兴的诗句

陶渊明《饮酒》 描写了闲适宁静、惬意 的、与世无争的生活的生活画面。

饮酒①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品评赏析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

陶渊明《饮酒》赏析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原文

《饮酒》的原文如下:

《饮酒》——(唐)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全文释义: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以上就是饮酒全诗的全部内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