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古诗杜荀鹤带拼音?一、杜荀鹤《小松》拼音版注音:自(zì)小(xiǎo)刺(cì)头(tóu)深(shēn)草(cǎo)里(lǐ),而(ér)今(jīn)渐(jiàn)觉(jué)出(chū)蓬(péng)蒿(hāo)。那么,小松古诗杜荀鹤带拼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松注音古诗词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
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注释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
始道:才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小松古诗朗诵
小松
作者: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注释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hāo):即蓬草、蒿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
始道:才说。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小松杜荀鹤拼音版
《小松》拼音版:
xiǎo sōng
【唐】杜荀鹤
zì xiǎo cì tóu shēn cǎo lǐ , ér jīn jiàn jué chū péng hāo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shí rén bù shí líng yún mù , zhí dài líng yún shǐ dào gāo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读的时候带拼音
渐:逐渐,一点一点地
凌:超出,高于
始:才,开始
道:说,称
小松
作者: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①。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首高②。
题解:
高大凌云的松树,在其幼小时,长在茂密的草丛里,跟小草荆棘差不多,所以不为人所认识,所看重。真到它们长成参天大树,人们才看得见,才说其高。诗人借此说明:卓有才干的人,当其才能还未显露出来时,往往不会为人所赏识;待到取得成功,一鸣惊人,人们才刮目相看,称赏不己。这从侧面批评了对待人才问题上的世俗眼光。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苗。蓬蒿:蓬草,蒿草。泛指杂草。
②、凌云木:指长高大了的松树。待:等到。始道:才说。
唐诗小松杜荀鹤怎么读
1.赞美松树的诗句或名言
赞美松树的诗句(一)
《栽松二首》【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松》【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赞美松树的诗句(二)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以上就是小松古诗杜荀鹤带拼音的全部内容,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