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与思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那么,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论语十二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 音 xué ér bù yàn,huì rén bù juàn
释 义 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 处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示 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此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ài,意思为没有信心。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学而不思则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儒家当然也不例外;“思而不学则殆”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似。
据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记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敏而好学出自哪里
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一、原文: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扩展资料
一、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二、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学而不思则罔出自哪首诗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天知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自己比地位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不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会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这段话出自于《论语》,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日常言行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
资料拓展:
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思而不学则殆的上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译文:
意思是在读书的同时更加要善于去思考,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然而只是埋头苦思不进行书本知识的汲取,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得不得解决。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词解释:
罔:迷惑,糊涂;
殆:疑惑,危险有害。
而,但是表转接。
人物介绍: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主要作品:
六经:古人认为孔子曾修《 诗》、《 书》、《 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 春秋》。
诗歌: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
以上就是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的全部内容,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