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中国所有节日列表,全年的节日一览表

中国所有节日列表?1. 元旦节:每年的1月1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3. 清明节: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是传统的祭祖扫墓日。4. 劳动节:每年的5月1日,那么,中国所有节日列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全年传统节日一览表

1. 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 正月初二,犬日。

3. 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 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 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信悄关公升天日。

13. 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 正月十八,落灯日。

15.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一年的节日按顺序排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既然是说到了传统节日,那就应该以农历时间为参考线,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些节日,首先要说的当然是春节,也就是我们的农历新年,春节的时候,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

春节之后,就到了元宵节了,在正月十五这天,全国各地都会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二月二,不仅是龙抬头,也是土地神诞辰的“社日节”,剪头发是二月二的一个传统习俗,人们希望借助龙抬头的吉利,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则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辞旧迎新,一切从头开始,能给自己带来好的运气;

上巳节就是我们俗称的三月三,在这一天,人们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上巳节过后,接下来的就是寒食节了,寒食节在清明前的一到两天,现在大多和清明节一起过;

到了寒食,就少不了清明,清明也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回乡祭祖,缅怀祖先;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同时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了,因为有牛_织女的爱情传说,所以七夕节也成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时间来到农历的七月十五,就到了中元节了,这是一个追怀先人的节日,其核心内容是敬祖尽孝;

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一天,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民俗;

在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农历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冬至节,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的北方,冬至都是要吃饺子的;

每年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除夕,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九或十二月三十,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的节日大全日期

1月1日 元旦

2月份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3 月 份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饶有情趣的世界妇女节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1979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 月 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889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1939 五四运动纪念日 1919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1990 中国学生营养日 1990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 1997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7 月 份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1921

7月1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

8 月 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7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1988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985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31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1989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

10 月 份

10月1日 国庆节 1949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998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911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949

每年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2000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946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份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 阴 历 节 日 ◆◆◆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九月初九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月二十四 小年

下面的是各个节日和节气的说明:

元旦,正月初一日。

全年的节日一览表

中国传统节日有16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一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1、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民间喜拜年图吉祥,2、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是情人节,现在习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3、土地诞是指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男人们会在这天剃头,有龙抬头的吉兆。

4、上巳节指的是三月三,古时称为女儿节,三月三要煮蛋吃,防头痛。

5、寒食节指的是清明前一两天,也叫禁火节,人们以冷食为主。

6、清明节为每年的4月5日,它是最大的祭祖节,以扫墓为主。

7、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5,习俗多为吃粽子,赛龙船。

8、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很热闹。

9、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也是祭祖节之一。

10、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大节,习俗为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

12、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13、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4、冬至节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5、祭灶节俗称小年,北方一般农历12月23过小年,南方则是12月24日过小年,人们会在这天向灶神祈福保平安。

中国每个月都有哪些节日

中国的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分别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

一、传统节日介绍

1.内容: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四大传统节日:除了十二大传统节日、十七大传统节日等说法外,流传最多的是"四大传统节日"的说法。四大传统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它们也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一为节气,二为风俗习惯。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除了节气之外,风俗习惯才是形成传统节日的根本原因。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

4.传统节日的形式: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3.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中国所有节日列表的全部内容,中国节日大全表如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