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公历?中国传统的公历节日有1月1日元旦,3月8日妇女节,4月4日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那么,传统节日公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简单又漂亮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从年初到年尾依次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
部分节日介绍:
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繁茂,新一轮播种和收割季节又将开始。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刚刚度过草木枯萎的漫漫寒冬,早就期待着春天的温暖,当新春来临的时候,自然要满怀喜悦载歌载舞迎接佳节。
二、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亦称灯节,灯节的习俗始于汉代,至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宫廷、街巷处处挂灯,又建高大的灯轮、灯楼、灯树等。
三、清明节在我国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祖先、扫墓的节日。
36个传统节日
一、元旦:1月1日
二、春节:
三、清明节:4月4日
四、劳动节:5月1日
五、端午节:
六、国庆节:10月1日
七、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清单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如下:1、春节:正月初一,即农历新7a64e4b893e5b19e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2、元宵节(上元节): 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3、土地诞(龙抬头):二月初二,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4、上巳节: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6、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7、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8、七夕节: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9、七月半(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10、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11、重阳节: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12、寒衣节: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13、下元节:十月十五,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可打印
小学生常考节日顺序
1月1日:元旦
2月14日:情人节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4月4日(年份为双数)或5日(年份为单数):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正月初一:新年(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传统节日的阴历和阳历的日期
你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农历12月8日 腊八节
公历1月1日 元旦节
农历12月31日 除夕节
农历1月1日 春节
农历1月15日 元宵节
公历3月8日妇女节
公历4月5日清明节
公历5月1日劳动节
公历5月4日青年节
公历6月1日 儿童节
农历6月5日 端午节
公历7月1日 建党节
农历7月7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7月15日 中元节
公历9月10日 教师节
农历8月15日 中秋节
公历10月1日 国庆节
农历9月9日重阳节
公历12月21日 冬至
望采纳,谢谢!
以上就是传统节日公历的全部内容,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农历节日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