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杆节日期?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那么,刀杆节日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国重要节日及其日期
阔什节
阔什节是另一个规模较大的节日,阔什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傈僳族有自己的历法,公历一月是他们的过年月,由于各地的习惯和历称的方法不同,过年的时间也就前后不一。以怒江地区傈僳族来看,大约夏历十二月五日至第二年正月十日左右为过年时间。
届时,各地傈僳族同胞同迎新年。节日期间,人们杀鸡宰猪、舂粑粑,采折与全家男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祈福祛病。
收获节
收获节大都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收获节最大的活动是家家都酿酒和尝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获一边煮酒,并伴以歌舞,常常通宵达旦,尽兴方散。品尝新酿的酒还不够,男女老少们哈会聚集在村寨草坪上,燃起篝火。老人们围着篝火谈天说地,年轻人们则在火堆旁唱歌跳舞。
刀杆节
刀杆节是傈僳族的节日,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骧带兵御敌,逐敌后在回京途中,于二月初八不幸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他,傈僳族决定将二月初八作为“刀杆节”。
节日这一天,人们要举行上刀山、下火海的活动,几名“香通”(刀杆表演者)裸露上身,光着脚板,在火炭上来回打跳,并模仿各种禽兽的动作,直至火堆熄灭。然后几名傈僳族男子爬上高约20米,插有36把长刀的粗木木杆,到顶端后,将小旗掷向四方,并点燃鞭炮。
刀剑乱舞枪的锻刀时间
哈尼族的节日有哪些新米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人的“新米节”。这天,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表示庆祝“五谷”、“六豆”丰收。
母亲节
每逢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便是云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亲节”。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亲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成人。儿子长大后反而打骂母亲,致使母亲羞愤投河自杀。后来这个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亲去世这天定为纪念母亲的“母亲节”,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种传统性的节日。
老人节
哈尼人素有敬老爱老的传统,在老人节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用独特的舞蹈和丰盛的酒宴为村寨中的老人庆祝节日。
2009年8月2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么新寨的哈尼族姑娘在为村寨中的老人 *** 。 当日,是哈尼族村寨一年一度的老人节。
2009年8月2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么新寨的哈尼族小伙背着村寨中的老人串寨喝酒。当日,是哈尼族村寨一年一度的老人节。
彝族,哈尼族有哪些节日风俗?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
各日期节日
民族节日有哪些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民族节日,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一般持续15天。
刀具展会
僳族传统节日有
1、阔时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3、收获节:收获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习惯,然而相同的是收获的喜悦,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选择不同的日子,采用不同的仪式载歌载舞来为这个节日庆祝,为了收获的喜悦,为了劳动的成果。在节日里,交流着文化,也增进了感情。
4、澡塘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里,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傈僳族人都要扶老携幼地汇集到泸水十六汤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这“澡塘会”了。
5、新米节:当包谷呈金黄色时,居住在西双版纳景洪县北部山区的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
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二十四节气节日
1、阔时节
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过年的时间,因此没有统一、确定的日期,但多数均在夏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期内,即樱桃花开季节。
2、刀杆节
德宏、腾冲的傈僳族族群众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过“刀杆节”。分两天活动,第一天“下火海”,用栗柴烧成一大堆火炭,表演开始,五个人赤脚围着火炭跳出跳进,然后“打火滚”,即在火炭上翻滚;“洗火脸”,即捧起火炭洗脸;最后把在火炭里烧烫了的铁链子拿在手里传来传去,叫“拉火链”,表演完毕群众一起跳舞。
3、收获节
收获节是傈僳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九至十月,当新谷、玉米开始收获时,家家户户煮酒尝新。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寨广场,高烧篝火,老人弹琵琶、月琴,边唱边跳,讲述远古的历史;青年男女则围成圆圈跳集体舞,边跳边饮水酒,歌舞达旦,尽欢而散。
扩展资料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1、图腾:
云南傈僳族的氏族图腾,有虎、熊、猴、羊、蛇、鸟、鱼、蜜蜂、荞、麻、茶、竹、柚木、霜、火等20多种。傈僳族还把火、霜作为图腾加以崇拜。有的氏族虽以动植物命名,但并不把它们作为崇拜对象。
2、宗教:
傈僳族群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它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基本内容,以遇疾病灾害时杀牲祭祀活动为其主要形式存在于傈僳族地区。
以上就是刀杆节日期的全部内容,节日中最为隆重的当属“刀杆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七晚,傈傈族群众在刀杆场上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刀杆场上方中央的三崇祖皇庙内挂有明代兵部尚书王骥画像,设有香台。准备下火海和上刀杆的勇士们就聚在庙里,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