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传统节日简单由来,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简介20字

传统节日简单由来?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于新年的前一晚,以击鼓方式驱逐“疫疠之鬼”,以求来年平安。除夕之夜,人们会团圆饭,庆祝新年的到来。那么,传统节日简单由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的来历20字简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共有11个,分别是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和腊八节。下面是这些节日的来历和特点: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于新年的前一晚,以击鼓方式驱逐“疫疠之鬼”,以求来年平安。除夕之夜,人们会团圆饭,庆祝新年的到来。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以后,春节改为岁末庆祝,并泛指整个春季,以象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1949年9月27日,春节被正式定为正月初一的新年。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以此夜与民同乐。

4.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后来与寒食节合并,成为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纪念他,将这天定为端午节。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重阳节的小故事简短

1.春节

来历: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习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传统节日的有关传说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是:

1、元宵节

来历: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风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2、清明节

来历: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3、端午节

来历: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中国八个传统节日的由来简写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

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

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

“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

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

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

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

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

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

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

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

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

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

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

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传统节日的由来20字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以上就是传统节日简单由来的全部内容,由来: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