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云南哈尼族节日,哈尼族风俗和传统节日

云南哈尼族节日?1、六月年: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那么,云南哈尼族节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哈尼族的风俗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六月年、十月年、耶苦扎、活瑟瑟、扎勒特、嘎汤帕节、新米节、老人节等。习俗:六月年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其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杀牛来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然后把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十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即为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亲友互相拜访,有说亲的就趁这个节日请媒说亲,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耶苦扎: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活瑟瑟: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嘎汤帕节:节日期间有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如长竹杆舞及荡秋千、射弩等比赛。

新米节:这天,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表示庆祝“五谷”、“六豆”丰收。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在老人节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用独特的舞蹈和丰盛的酒宴为村寨中的老人庆祝节日。

哈尼族服饰特点

哈尼族一年一度的节日不止一个,分别是:

1.六月年:六月年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2.耶苦扎: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在农历六月的一个属牛之日开始,进行三至五天。 期间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玩乐或外出访友。还举行赛马、跳竹筒舞等活动。

3.活瑟瑟: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只进行一天。

4.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在农历十月间进行,节日进行六天。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再将猪肉按户平均分配。

5.十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亲友互相拜访,请媒说亲,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6.嘎汤帕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主要节日,过节的时间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节日期间有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如长竹杆舞及荡秋千、射弩等比赛。

7.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表示庆祝丰收。

哈尼族有一些什么节日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是:六月年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耶苦节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是纪念祖先;活瑟瑟节是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祭献天神和祖先;十月年节是哈尼族的春节。

1、六月年(苦扎扎):节日期间杀牛(黄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2、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播种结束,祈求祖先保佑全寨民众吉祥安康、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

3、活瑟瑟: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

4、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节日当天祭祖和献祭天神,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

哈尼族节日到底有哪些

哈尼族节日较多,境内比较盛行的有“十月年”、“埃玛突”、“惹矻扎”,俗称哈尼三大节。

1.“十月年”:是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一般过节三天,每年夏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至属马日为节期。节日期间不推磨,不舂碓,不生产,不许把山上的青枝绿叶子带回家里。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鸡,做汤圆,舂粑粑,敬天地,献祖宗。出嫁的姑娘要带着米酒、粑粑、猪肉、鸡蛋等回娘家拜年。节日过后回婆家时,娘家要送上一只猪腿,表示对亲家的回敬。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请客吃饭,互致节日的祝贺。青年男女邀约上山,弹三弦、吹巴乌、对山歌、谈情说爱,寻觅知音。

建国以后,许多与汉族杂居的哈尼族,如境内东部和西部地区,已经不再过“十月年”,盛行过春节。但地区边远,哈尼族比较集中的黄草岭乡、俄扎乡、沙拉托乡等地过“十月年”的习俗仍很盛行。

2.“埃玛突”:俗称“长街宴”,意为祭寨神。境内以豪尼、白宏、罗缅、阿邬、罗碧等自称的哈尼族在春节前后过“埃玛突”。“埃玛突”一般是在村子的上方,选择一棵挺拔的大树进行祭祀,整个祭祀活动,由“咪谷”主持。“咪谷”需经村民选举,必须是夫妇双全,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品德良好的男性老人担任。祭祀时要杀一头肥猪,一只大公鸡,并将一背篓黄糯米饭供奉在树下,众人叩头,“咪谷”则念:“祭寨神,保平安,逢凶化吉,消灾免难”。

哈尼族十月年

哈尼族的火把节,又称“百灯”或“百烛节”,是哈尼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于农历6月24日至26日之间举行。以下是有关哈尼族火把节的一些:1. 起源和传统意义:哈尼族火把节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被视为消除疫病、保佑丰收的重要仪式。节日期间,哈尼族人会点燃火把,绕着村庄、田地和山野跳舞,以示消灾祈福。同时,节日也象征着哈尼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2. 活动内容:节日通常持续三天,在第一天的黄昏时分,村民把自制的油烛披挂在身上,点燃火把,列队绕着村庄和田地跳舞,并燃放鞭炮、放飞孔明灯等。第二天,村庄长老率先举行祭祀仪式,然后由年轻人分组举行歌舞比赛,最后由村委会负责组织祭祀酬神、祭祀祖先等活动。第三天,则是游行和辞旧迎新的日子。3. 重要意义:哈尼族火把节是哈尼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节日,更是哈尼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通过举办火把节活动,可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4. 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火把节活动中使用的火把和烛光较多,容易发生火灾等事故,因此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保护文化资源。同时,也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风俗习惯,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拐卖。

以上就是云南哈尼族节日的全部内容,哈尼族的火把节,又称“百灯”或“百烛节”,是哈尼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于农历6月24日至26日之间举行。以下是有关哈尼族火把节的一些:1. 起源和传统意义:哈尼族火把节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被视为消除疫病、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