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说
[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道”“或”两字及次常用字“师”“传”。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道也固( )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①所以(用来……的)②受(同“授”)③惑(疑惑) ④闻(知道,懂得) ⑤固(本来)
(第2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捕蛇者说重点句子。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捕蛇者说的重点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①犹且(尚且,还)②益(更加,越发)③所以(……的原因 )④其(大概) ⑤惑(糊涂) ⑥族(类)
⑦不齿(不与同列,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看不起) ⑧乃(竟)
(第3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捕蛇抵赋税。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答案①师(以……为师)②徒(同类的人 )
韩愈的名言名句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答案①嘉(赞许 )②贻(赠送)
2.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
①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得分点:是故、无,判断句)
②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铺蛇者说,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得分点:或、遗,宾语前置句)
魏学洢《核舟记》柳宗元《捕蛇者说》百一居士《壶天录》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的时间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得分点:不必、于、攻)
④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跟我学习。(得分点:经传、通,被动句)
二、重点知识梳理
4.文言文中关于苦难的句子有哪些 柳宗元《捕蛇者说》: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20、 《捕蛇者说》中描写凶暴的小吏来到蒋氏家乡的情形的语句是: ___提问者: 36975 - 魔法学徒 一级 最佳答案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道
义项 | 例句 | 释义 |
①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② |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 |
③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④ | 道相似也 | |
⑤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 |
⑥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 |
⑦ | 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
⑧ | 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
⑨ | 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 |
⑩ |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 |
⑪ |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
答案①道理②途径、方法③风尚④道德学问⑤路⑥说,讲⑦取道⑧原因
⑨同“导”,引导 ⑩道义 ⑪志向
(2)或
义项 | 例句 | 释义 |
① | 或师焉,捕蛇者说的作者,或不焉 | |
② |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 |
③ | 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 |
④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
答案①有的②或许③有时④有人
4.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是:这个。意思是:有谁会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残酷呢?诗句深刻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关于税收的名言警句)5。
2.通假字
例句 | 本字及意义 |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②或师焉,或不焉 |
答案①同“授”,传授②同“否”,这里指不从师学习
3.古今异义词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王伤人太多了哎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上中学时,他的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只上了一个学期,教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结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
词语 | 例句 | 解析(古今义) |
①学者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
②从而 | 吾从而师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
③众人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
④小学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
⑤不必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
答案①求学的人②跟从并且③一般人④小的方面学习⑤不一定
4.多义实词
词语 | 例句 | 意义 |
(1)师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
②吾师道也 | ||
③吾从而师之 | ||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⑥《烛之武退秦师》 | ||
(2)传 |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④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
答案(1)①老师②学习③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尊师学习⑤掌握一定技艺的人⑥军队
(2)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④传送,传递
5.词类活用
例句 | 活用类型及释义 |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
③小学而大遗 | |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⑤吾从而师之 | |
⑥而耻学于师 | |
⑦孔子师郯子 |
《捕蛇者说》中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答案①名词作动词,低于②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③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④使动用法,使……学习⑤意动用法,以……为师⑥意动用法,以……为耻⑦意动用法,以……为师
词语 | 含义 |
①之徒 | 这一类人 |
② | |
③ | |
④ |
6.文言文中常用“之徒”表示“这一类人”,类似词语还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下表左边一栏里。
①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②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④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⑤苛政猛于虎
答案①之族②之属③之伦④之党
7.特殊句式
例句 |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
①不拘于时 | |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答案①被动句标志词:于②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
8.文化常识
(1)师说
说:古代散文的一种,属议论文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等等。“说”的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理解。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______,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______。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朱门骨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临患不忘国,忠也。
六艺,即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经书,其中的《________》久已失传。“六艺”有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技艺。
传,捕蛇者说的,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韩愈捕蛇者说。”
答案(1)解说……的道理(2)句读(3)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礼乐射御书数
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年全国卷Ⅲ)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018年全国卷Ⅰ)
答案(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