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孟郊终于进士及第,而这一年,孟郊已经四十六岁了。诗人得到消息后,兴高采烈的作了这一首诗,比喻金榜题名的成语,来表达他当时难以按捺的喜悦之情。
形容金榜题名的成语有独占鳌头、名列前茅、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加官晋爵。一、独占鳌头 释义: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独占鳌头第一名。”译文。
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春风得意,名列前茅,数一数二,天道酬勤,硕果累累,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出类拔萃。
登科后
形容金榜题名的成语。
唐代:孟郊
金榜题名 →名标青史 →史不绝书 →书不尽言 →言必有据 →据鞍读书 →书不尽意 →意出望外 → 外方内圆 →圆顶方趾 →趾高气扬 →扬长避短 →短兵接战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金榜提名——名声在外——外强中干——干名犯义——义不容辞——辞归故里
【金榜挂名】:jīn bǎng guà míng,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科举得中。【雁塔题名】:yàn tǎ tí míng,餍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大雁塔内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高考祝福孩子金榜题名的成语2 郄诜高第:晋郄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杨穿三叶:《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
唐代盛行科举制,登科可以做官,光耀门楣,形容上岸的词语金榜题名,为士人显达最重要的途径,祝高考生前程似锦的成语。故登科的成败是决定士人政治生命的关键,为当时的文士所看重。在中举之前,诗人曾经几次落第,其中包含着难以言说的悲哀和无奈。回首往日的辛酸苦辣,不禁感慨万千。过去那种穷困潦倒的生活已经像流水一样逝去不回,不值一提了。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金榜题名,须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快乐。昔日的落魄和今日的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其中的情感落差的。
8、金榜挂名[jīn bǎng guà míng]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
唐代的进士考试是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的春天。那些登科的举子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或赴曲江领宴(皇帝为新科举子赐宴),或登雁塔题名,或者游玩赏花,金榜题名在中间的成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一联情与景会,意到笔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惬意自得的心态。“春风”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金榜题名相近的成语,也是皇恩的象征。良辰美景与皇恩浩荡相映生辉,类似金榜题名未来可期的成语,怎能不让诗人心醉。在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长安道上,祝贺金榜题名的成语,自然不能策马驰骋。但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觉得自己的坐骑款款而行,怎么能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呢?只有奔驰于长安道上才能使得心中兴奋之情得以充分的宣泄。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诗人自然无法“一日看尽”。其实诗人看花意不在花,而在于充分享受自己的幸福感受。诗人自以为从此可以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成语走马观花就出自这句诗。
1、蟾宫折桂: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2、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3、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4、功成名就: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5、鱼跃龙门: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6、雁塔题名。
孟郊作诗善述悲情,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但这首诗出自肺腑,祝高考金榜题名的四字词语,奔涌直泻,句句都有喜悦之意,毫无雕琢,可谓孟郊生平第一快诗。
以诗会友,以词交心,分享中国诗词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就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