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言理解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10句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即是说,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能获得成功的,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10句,往往是因为勤俭,而遭到破败的,往往是因为奢侈。

一、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爱惜衣服,才有衣服穿;爱惜粮食,才有粮食吃。比喻珍惜财物。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经典版)1)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警言 2) 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3) 节用免求人。 —— 谚语 4) 学问勤中得。

15、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16、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17、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18、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19、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20、俭为德之恭。

二、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蔬:蔬菜。服装不追求华丽,食物不厌弃蔬菜。这是一种朴实而有益的生活方式。

1、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2、君子以俭德辟难。3、奢侈的必然后果。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7、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三、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45、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46、成由勤俭败由奢。47、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48、节俭是致富的秘诀。4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50、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语出隋·王通《中说·关朗》。不勤劳不俭朴,收集三句勤俭节约的名言,不能出人头地,10句节约名言。指勤与俭是创业、守成的根本。

四、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10、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11、金玉非宝,节俭乃宝。——朱元璋 12、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陈毅 13、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仲 1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语出宋·赵善璙《自警编·俭约》。指只有俭朴可以助长廉洁,只有宽恕可以促成德行。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如下:1、成由勤俭败由奢。雹歼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4、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

五、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出自《增广贤文》。意思就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如下:1、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名言出自于: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2、君子以俭德辟难。——名言出自于:周易·否。3、奢侈的.必然后果——名言出自于。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2、粗茶淡饭,细水长流。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思前顾后,衣食常够。5、细水和流,吃穿不愁。6、节约时刻胜过储存金银。7、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8、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六、成家子,勤俭节约的一段话50字左右,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出自清·石天基《传家宝》创立家业的后生,把肥田的粪土当宝贝一样爱惜;败家的后代,把家产钱财当作野草一样抛掷。指成家子勤劳俭朴,败家子挥金如土。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有: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七、巢林一枝,勤俭节约名言八个字,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巢林一枝: 在一枝树条上筑巢,此喻所居简陋,100句勤俭节约的名言。丰屋: 高大华丽的住房。句意 有一简陋的栖身之处就很满足了,又何必要求住那高大华丽的大厦呢。

八、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出自明·张居正《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经常在富有时想想穷困的难处,不要到穷困时才想到富有的好处。

九、朕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朕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出自《贞观政要》。每当到吃饭的时候,农民便会想到种庄稼时付出的辛勤劳动;每当穿衣服的时候,纺衣服的人便会想到纺衣服时的辛苦。

十、富贵者贫贱之基,奢侈者寥落之由

1、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2、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出自《蝜蝂传》,名句节俭。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