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接,儿童成语接龙

“连接”与“联结”的不同

杜老师:

某媒体上说:“她哺育滋养了各族儿女,成为连接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请您解释这句话里“连接”的使用是否妥当?谢谢!

北京读者贺润涵

贺润涵读者:

接字有关成语意思 1) 接二连三:接连不断。2) 接风洗尘: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3) 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4) 接袂成帷: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

“连接”指“衔接”。例如:

(1)两座山在这里连接起来。

(2)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两条铁路在这个车站连接起来。

(3)两根电线已经被接线员连接起来,现在可以通话了,儿童成语接龙。

(4)向西去的两条公路在前方80里处相连接。

(5)十节车厢连接在一起,成为一趟列车。

“联结”则指“结合在一起”。例如:

(6)发达的公路网和频繁的物资交流,把这座城市的城区跟农村地区联结在一起。

(7)现在,该地区的电网已经跟国家电网联结起来了。

(8)把他们联结起来的是骨肉亲情。

(9)该导弹车的信息系统跟发射系统已经联结完毕。

1.胸有成竹 → 竹报平安 → 安富尊荣 → 荣华富贵 → 贵而贱目 2.目无余子 → 子虚乌有 → 有目共睹 → 睹物思人 → 人中骐骥 3.骥子龙文 → 文质彬彬 → 彬彬有礼 → 礼贤下士 → 士饱马腾 4。

【成语接龙】。

(10)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连接”侧重于“接”,主要用来指事物互相衔接。“联结”则指事物的联系、结合,“联结”的事物往往形成一个整体,成语接龙大全500个。像例(6)中城市的城区跟农村地区联结后,形成一个整体,例(7)中的某地方电网跟国家电网联结后,形成一个整体。

“连接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指把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联系、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精神纽带。因此其中的“连接”宜改为“联结”,写成“联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顺便指出,“连接”不宜写成“联接”,这两个词是一组异形词,“连接”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的词形;“联结”不宜写成“连结”,带接的成语大全,这两个词也是一组异形词,可以组什么成语接,“联结”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的词形。

50个简单成语接龙如下:1、里外夹攻——攻其无备——备尝辛苦——苦难深重——重规叠矩——矩步方行——行不由径——径一周三——三日新妇——妇孺皆知。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12日 第 06 版)

“和”“与”“及”的用法

杜老师:

“和”“与”“及”都能做连词,请问在表示词语之间的联合关系时,使用“和”“与”“及”有什么不同?

南京读者 蒋羽鸿

成语接龙大全四字成语如下。

蒋羽鸿读者:

连词“和” “与” “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和” 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示平等联合。例如:

(1)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

(2)这件事情还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

(3)他的话是那样明确和有力。

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100个简单成语接龙,“和”要放在最后两项之间,前面的成分用顿号连接。例如:

(4)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都进行了这项工作。

(5)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另外,在连接较长的词组时,“和”的前面可以有一个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例如:

(6)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

“与”较多连接名词性词语,也可连接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多用于书面语。例如:

开的成语接龙:开诚相见,见利忘义,义正辞严,严阵以待,待人接物,物以类聚,聚精会神,神魂颠倒,倒果为因,因小失大,大同小异,异口同声,声誉鹊起,起死回生,生生不息,息事宁人,人云亦云,云雾缭绕。

(7)工业与农业的发展都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

(8)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团结的有力措施。

(9)伟大与渺小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关注。

(10)实现和平与巩固和平是两件事。

(11)《电流与磁场》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接字成语有哪些。

(12)请你读一下《动词与名词的用法》这篇文章。

“及”一般连接并列的名词性成分,多用于书面语。跟“和”相同,连接3项以上成分时,“及”要用在最后两项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及”连接的成分往往有主次之分,有主次之分时,“及”后的成分是次要的。例如:

(13)本次试验用的主要设备及各种备用件均已备齐。

(14)医生、护士们决定,联合本市所有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成语接龙大全成语顺接,为孤残儿童献爱心,成语接龙成。

(15)图书、仪器及其他物品已经搬进了新教学楼。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6日 第 06 版)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