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名俗节日,其传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并有五月节、天中节、女儿节、浴兰节、诗人节、龙日等别称。
端午节喝雄黄酒自古就有,在远古时代,五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是恶日,每年五月五日,五毒出没,时疫频发,雄黄有解毒的作用,为了防时疫古人每年端午都会要喝雄黄酒。
节日名称演义的意境深远,“端”有首端、开始之意,它和“初”字意思一样。因为农历的正月是“建寅”月,按地支顺序寅、卯、辰、己、午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加之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于是“初五”即成了“端午”了。
一、端午为何要吃粽子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端午节的时候喝。端午节喝雄黄酒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习俗,据说喝了雄黄酒可以不受蛇虫的伤害,除此以外关于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还有一个和屈原有关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江之后,一位老者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创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粽子艾叶雄黄酒指什么,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并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极其深远。
端午节洒雄黄酒、喝雄黄酒,是自古以来的节日习俗。但是意义是什么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影视剧中也有这样的演绎。在《新白娘子传奇》中 ,白素贞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没想到竟是一条千年的蛇妖。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喝雄黄酒是哪个节,屈原眼看自己的家国沦落,心如刀绞,遂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广大人民,特别是湖湘的老百姓出于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崇敬和感召,“惜而哀之”,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凭吊屈原,并将饭团、咸蛋等投入江中,意图让鱼、龙、虾、蟹等水中动物吃饱后,不去吞食屈原的尸体。并有一 位老者捧来一坛黄酒倒进江里,意欲醉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尸体。
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则用楝树叶、芦苇叶等包饭,外缠彩丝、棕丝等带子,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从此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即有了龙舟竞渡,或向江河中投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藉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但事实上,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因为端午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雄黄酒是什么节日的风俗,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人们佩香袋,挂艾蒿、菖蒲,涂撒雄黄及饮雄黄酒,或烟熏消毒,均可作为一种防病避瘟的预防措施。
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什么是雄黄酒: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二、何为雄黄?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三方用雄黄治疗疥癣的记载,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即将其列为中品,载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本草纲目》谓其为“治疮杀毒要药也。”
现代认为本品主含二硫化二砷,辛苦、温,重阳节喝雄黄酒吗,有大毒,界定其功能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主要用于痈疽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癫痫、破伤风、哮喘、疟疾及疥癣、麻风。
临床广泛用于痈疽疔疮、癌瘤积毒、痰盛惊风、虫疥湿癣,其效验甚笃。即使在当代国家药典和部颁标准中,尚有数十种成方制剂中用到了该药。
雄黄酒端午节喝。喝雄黄酒是汉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喝雄黄酒是在每年的端午节,有些地方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可以驱虫解五毒,古时候都盛传“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有硫化砷成分,毒性堪比砒霜。小孩子一般不喝,只是用雄黄酒涂抹手足心或额头,以示辟邪防疫。
雄黄,有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鸡冠石等别名,依其质地优劣,尚有雄精、明雄黄、熏黄之别,饮雄黄酒是哪个节日。取名雄黄名,古人释为“生山之阳,是丹之雄”,饮雄黄酒是哪个节日的活动,故以为名;“出石门者曰石黄”;“因其能入点化黄金用,故为黄金石”;以其“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者”,为鸡冠石;其中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者,则习称明雄黄、雄精或腰黄。
雄黄酒什么时候喝 端午节。在南方地区,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一个说法,所以在这个节日喝雄黄酒的人比较多。其实随着现在的发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什么季节,都可以喝雄黄酒。雄黄酒灭五毒。“惟有儿时不能忘。
《神农本草经》中将雄黄列为“养性以应人”的中品,很可能主要取其有效的治疗作用以及方士服食之用。对其毒性其实古人早有认识,对其炮制和入药质量很有讲究,除了用雄黄炼丹、制药疗疾外,更多地用于避邪、解毒、杀虫。古人在腰中佩戴雄黄,或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的香袋,主要是为了避邪和预防蛇虫伤害。
雄黄主产于甘肃、陕西、湖南、贵州及云南、四川等地。原矿物为单科晶系,一般以致密粒状或土块状体产出,常与雌黄共生,古人认为雄黄生山之阳,雌黄生山之阴,故以雌、雄别之。
雄黄色泽鲜红,雌黄色泽橙黄,在辉锑矿、辰砂矿中多见,在锑——汞或汞矿中亦经常可见。
1、喝雄黄酒是汉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流传汉族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
雄黄中毒后发病迅速,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重则尿血、血水便、发热、烦躁,甚则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其列为毒性中药管理。
三、雄黄酒的功效?
雄黄药酒,肇自何时,系何人所创,其配制比例如何?
一时难见准确史料,仅有《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另有一说为:“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是为雄黄酒,此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还有人指出,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希望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这里说明了饮雄黄酒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流传中国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
雄黄酒端午节喝。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将配制好的雄黄酒拿出来饮用。即使不会喝酒的居家男女,也要将雄黄酒放在唇边抿一两口。
企业回你可以把白兰地做成餐前鸡尾酒,或者边吃边喝,也可以搭配餐后甜品。当然,对于像X.O以上级别的珍贵干邑,纯饮或者加一些冰块是不错的选择,赶紧发挥你的想象力,试一试吧。
加之神话传说中,常有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白蛇传”中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使人们更深信雄黄与雄黄酒能避鬼邪,杀百毒。
至于把喝雄黄酒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传说是当屈原投江后,有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以图药晕蛟龙和鱼虾,保护屈原尸体。
结果不到一会儿,水面上真的浮起了一条被药晕的蛟龙,人们并把这条蛟龙拖上岸,抽其筋,剥去皮,随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粽子艾叶雄黄酒是什么意思,以求使孩子免受毒虫、蛇蝎伤害。
这也说明雄黄酒的制作和饮用先于屈原投江以前。但可肯定的是,当雄黄酒与吊言屈原联系起来以后,每逢五月五日使雄黄酒的应用更为普遍,端午节 雄黄酒,用法越来越讲究。
据笔者所知,湖南湘北地区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法处理的雄黄细粉,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20ml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ml左右。
用于小儿涂抹外用的,则取少量雄黄粉置于小碗或小杯内,再加入少量白酒,搅溶后以手蘸少量酒液直接涂于额中或鼻尖上,由于饮用量和涂抹的量均很小,一般不会出现中毒反应。
湖南湘北地区除了溶于酒作为象征性饮用和涂抹外,更多的是以雄黄粉撒于房屋的墙壁角落,以图杀虫除害。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日益文明进步,传统的端午节及其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有所创新,文化内涵不断有所丰富,每年端午时节的龙舟竞渡、端午诗会、公祭活动不仅国内广为开展,甚至传播至世界范围,饮雄黄酒以及用雄黄避鬼邪的某些活动已不多见。
我们深信随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复兴,端午这一古老的民俗节日将更加显现时代的光辉。雄黄与雄黄酒作为药用的科学价值将得到进一步证明。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药师、湖南省名中医 刘绍贵
湖南医聊每日提供专业、靠谱、实用、及时的权威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