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言理解

不孝儿子的名句,一段送给不孝子女的话

从古至今,每当家里的孩子大了以后,父母都会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来催婚,但实际上,孟子在其著作里说出这句话所表达的并不是没有后代就不孝顺,而是别的意思,一段送给不孝子女的话,这个意思你知道吗?

所以做儿子的不亲爱自己的父母,而去亲爱他人的父母,叫做违背仁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父母,叫做违背礼法。君主推行政教,应当顺从人类的天性,敬爱父母,现在却自行违逆,使得人民无从取法。

1、老人健康,儿女福;儿女不孝,苍天报!2、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3、不孝顺的儿子到处都有,不爱惜自己子女的母亲世所罕见。4、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他拿什么让我们相信?5、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指责不孝儿女的经典句子,出自《孟子·离娄(上)》,完整的这句话应该是“不孝有三,给不孝顺的儿女看的朋友圈,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1、有三种不孝,后无为大,后无为舜,后无为苏而嫁,后无为也,君子以为你也苏。2、银白色的鬓角逐渐变白,皱纹爬满了前额。妈妈!我是你白发的制造者。3、即使可以让我选。我还是要做你们女儿。万一你女儿不是我。

所表达的意思是:身为领导人的舜在娶妻子的时候没有事先告知自己的父母,这是没有做到身为后辈的本分,是很大的问题,但在君子的眼里,舜虽然没有“告知”但他的做法与“告知”是没区别的。

因为舜当时娶妻是经过妻子娘家人的考察的,所以说他虽然没有“告知”但他的做法与“告知”没有区别。

但经过时间的流逝以后,这段话经过不断的曲解,最终变成,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写给不孝子女的文章,事实上,这句话之所以被曲解,也是源自古代。

“无后”含义

1、老人健康,儿女福;儿女不孝,苍天报!2、没有不忠不孝的佛,没有不仁不义的神。3、银丝渐渐染白了鬓角,皱纹悄悄爬上了额头。母亲啊!不孝的我才是您白发的缔造者。4、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

而赵岐就是在研究文章的时候出现主观想法,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后”解释为“子女”的意思,直接整句翻译成“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事”,然而实际上,这句中的“后”指的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与生子并没有联系。

所以说,一句话说出来很容易,但被理解却很难,因为一千人有一千个想法,不同的想法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一句话扭曲,最终甚至脱离原本的含义,不懂感恩的子女不孝顺的语录。

当然了,孟子的这句名言不止是“不尽到后辈本分”的意思,在现代研究中发现,这句话还有“目无尊长”的意思,因为在古代不尽到后辈本分,基本就等同于不尊重长辈,所以也有这种意思,讽刺儿女不孝顺的说说。

1、你不够贤惠善良。我可以教你啊。你不够勤快孝顺。我可以教你啊。2、一个不孝顺的人,等到父母不在的时候,再怎么哭也没用。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释义:辛苦勤劳的工作,孩子已经十五六岁。 孩子聪明担心他劳累,孩子愚钝担心他将来。 有好的行为要表扬他,有过失要批评教育他。 儿子长大外出没有回来,靠在门前不分昼夜的等待。 儿子外出千里之远。

那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无后为大”是没尽到后辈本分的意思,那“不孝有三”又是指的那“三孝”呢?

三孝之道

正所谓“动大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对于古代人来说,孝心是一切的前提,而划分孝道的标准,最早便是从孟子的“不孝有三”开始的。

在孟子的想法中,除了“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是不孝之一以外,还有两孝分别是“只知道顺从父母,能把不孝子骂醒的句子,看见他们犯错不劝说”和“在父母老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就不出钱养父母”,这两孝自然也好理解,而且也与实际息息相关。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3、父不慈则子不孝。 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5、最大的悲哀是父母跟着受委屈,女儿不孝。 6、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因为孟子所代表的儒学流传久远,所以在古代被很多家庭奉为真理,也流传了不少关于孝道的故事。

比如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姓杨的乞丐,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除了种地,在平常时候,他总会上街去各家各户讨饭,当他讨到饭以后,他虽然感觉饿,但他从不主动吃,而是等到父母吃了以后,自己才吃。

6.孩子是母亲的支柱,不能做不孝子女。7.《劝孝歌》节选 作者:徐熙孝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8.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9.最大的悲哀是父母跟着受委屈,女儿不孝。10。

2.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4.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

这个时候就有他的邻居问了,他有手有脚的,为啥不自己挣钱养活家里,非要乞讨?对此,他直言,自己乞讨只是丢了脸面,但父母年事大了,自己外出打工一时回不来,万一出啥事不能及时侍奉他们,后悔是一辈子的事,为此他只能乞讨。

听过他事迹的人都纷纷感叹他是个真孝子,将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网络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和亲人的距离不再遥远,再也不用担心离家太远会出什么事,良好的治安也让我们可以放心外出。

所以说,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结果,古代的孝心虽然值得肯定,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为了所谓“孝”,有手有脚的乞讨可不算是好事了。

1、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小结

正所谓“父母所欲为者,对不孝儿女扎心的话语,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对待父母我们要始终保持尊重和忠孝,同时也要真正将品德发扬光大。

孟子的这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被误解,但他所表达的孝心却是真实的,从古至今,我们都不能忘记孝道,将祖宗留下的道德舍弃。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