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因素的作用,俄罗斯海军始终都被分割成太平洋、黑海、波罗的海和北海四支舰队。这四支舰队彼此之间还相距甚远,很难凑到一块儿去。如此一来,俄罗斯海军基本上就不可能集中全部或大部分主力在一个方向上作战。这种先天不足的劣势使得俄罗斯海军几乎命中注定只能是一支近岸防御力量,无法到大洋上与真正的海洋强国一争雄长。
俄罗斯的这种先天劣势在日俄战争中暴露得淋漓尽致。
日俄战争一爆发,日本联合舰队就首先对俄国太平洋舰队下手,采用偷袭的方式把俄国海军死死地堵在了旅顺港口内。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必须派出增援的舰队才行,但是这个增援的舰队如何才能到达旅顺,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当时俄国的北海舰队还没有建成,黑海舰队由于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大型战舰无法通过土耳其海峡,唯一能够派上用场的就只有波罗的海舰队了。于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把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改编成为第二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参战。
日俄战争1904年2月爆发,到了10月中旬,这个第二太平洋舰队才整队离开港湾,而此时的旅顺离着被攻陷已经为时不远了。
后人把这一切都归咎为沙俄政权的腐朽,其实这有失偏颇。第二太平洋舰队之所以磨蹭这么久,主要还是在等候作为核心主力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建成。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是俄国海军在法国人的帮助下设计建造的最新型战列舰。排水量13500吨,航速18节,装备有四门305毫米主炮。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算得上是第一流的战舰了。
俄国海军一心想要依靠这几艘巨舰去狠狠地教训日本人,但是却忽视了很多问题,为未来海战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博罗季诺级原本预定建造五艘。到战争爆发时,只有“苏沃洛夫”号、“亚历山大三世”号已经建成,“博罗季诺”号与“鹰”号还没下水,五号舰“光荣”号更是差得很远。
刚好我是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让我对张载有点映像,这个人很牛,他可以说是新儒学的奠基人,我们都知道王阳明很牛,因为他是新儒学的代表,他的心学影响了很多人,甚至毛、蒋都很推崇他。
俄国海军“苏沃洛夫”号战列舰
俄罗斯海军只能是集中力量先造好“博罗季诺”与“鹰”号,“光荣”号就不要了。到了9月,两艘战舰相继下水,10月份,舰队就匆匆忙忙地启航了。
由于如此匆忙,舰队势必面临众多问题。一艘军舰建成后,一般要经过一段试航,磨合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毛病,然后官兵们上舰还要经过一段训练,这才能真正地投入战斗。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作为一款新设计的战舰刚刚下水就参战,不出问题那才是怪事。军舰在航行中很快就出现了适航性不好,火炮的设计有缺陷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都已经无法解决了,第二太平洋舰队只能带着一身的毛病投入到残酷的血战之中。
因此,对于俄国海军来说,苦苦等候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建成是一个重大失策。他们其实还不如早早地把现成的舰队派到远东去。如果他们能够早一点到达旅顺,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尚在,他们冲出旅顺口,与增援的舰队联手夹击日本联合舰队还是拥有获胜的机会的。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带着第二太平洋舰队踏上了漫漫征程,这一路走得格外艰辛。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
第二太平洋舰队1904年10月出发,到了第二年的5月才到达对马海峡,时间长达八个月。想当年哥伦布只用了两个月就横渡大西洋,麦哲伦只用三个多月就横渡了太平洋。第二太平洋舰队作为一支蒸汽舰队走得比帆船还慢,等他们走到中国沿海的时候,旅顺、沈阳都已经陷落,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俄国人之所以如此蜗行,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补给困难,另一个是他们需要等候第三太平洋舰队。
【PS】“英国需要诸君恪尽职守” 成为他的临终遗言,代表此话的“Z字旗”为海军最后决战旗语,世界上第二次升起Z字旗的是日俄对马海战的东乡平八郎,他说:皇国兴废在此一役。纳尔逊公最后一战坚持身着海军元帅阅兵礼服以鼓舞士气。
当时的世界老大英国是支持日本的,所以英国的所有殖民地港口都不对俄国舰队开放。第二太平洋舰队只能求助于法国和德国。法国当时已经与俄国结成了军事同盟,但是这个同盟只在欧洲范围内有效,在亚洲不好使。不过法国看在哥们儿一场的份上,还是愿意向俄国舰队开放所有的殖民地港口,向他们提供补给。另外德国也提供了几十艘运煤的货船。
由于法国的殖民地比英国要少很多,而且德国的运煤船也不能总是跟着走,所以俄国舰队的补给就很困难,经常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的时间。同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唯恐战斗力不足,在1905年1月又七拼八凑了一支第三太平洋舰队赶来助战。第三太平洋舰队的舰艇都是一些老式军舰,航速很慢,其实并不能提供多少帮助。但是面对着沙皇的圣旨,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只好耐心等待,如此一来,时间就被浪费得更多了。
一生崇拜王阳明。王守仁,天资聪颖而不骄傲,可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于既倒,能忍常人不能忍,可成大事者大凡都是因为心境的成熟,而王守仁则不仅心境成熟,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将智慧与现实共同结合,创造最强的学说。
最为致命的影响是:法国和德国只能给俄国舰队提供煤炭以及生活物资,他们是不会提供弹药的。俄国舰队能用的弹药就只有他们自身携带的那些。当初舰队组成的时候,波罗的海舰队的指挥官们从本位主义立场出发,尽可能地把优秀的水兵都留了下来,送出去的基本都是些不合格的新手。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不得不一边走一边对水兵们进行训练。别的都好练,这火炮射击就不好练了。因为炮弹有限,不敢随便拿来练手。所以,第二太平洋舰队的炮术十分糟糕。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经组织过一次实弹演习,结果所有的军舰几乎无一命中,这让老罗的心里拔凉拔凉的。不过也没有办法了,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联合舰队在等候俄国人到来的那些日子里,拼命地操练炮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的名言是: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比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要好。日本海军库存的炮弹有一半都用来训练了。在日后的海战中,人们会清楚地看到他们刻苦训练的成果。
但“王学”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现在每年都有一些日本学者前来阳明洞朝圣参拜,日本三岛毅博士的一句诗“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东乡平八郎有句名言“一生俯首拜阳明”。
由于旅顺和沈阳已经陷落,所以第二太平洋舰队最初的任务已经化为泡影,它能做的就是去海参崴驻扎,保卫俄国的太平洋沿线海岸。要去海参崴就必须经过日本,因此,一场大海战在所难免。
从俄国人临时驻扎的越南金兰湾到海参崴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对马海峡,走日本海;另一条是绕过日本列岛,从太平洋过去。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还幻想着蒙混过关,他猜想日本人一定会在太平洋上堵截他,于是老罗兵行险着,故意走对马海峡,打算给东乡平八郎来个出其不意。为此,他不走台湾海峡,先是带领舰队从台湾的外海绕过去,给人造成一种要绕过日本的假象,随后,他又命令舰队向西转向,直接驶向对马海峡。
史料记载,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对王阳明佩服得五体投地。1905年,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大败俄国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之后,当日本天皇为他举办庆功宴时,东乡平八郎高举起一块腰牌,上面写着七个字。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
然而,东乡平八郎把赌注就押在了对马海峡。他的想法是:如果在对马海峡堵不住俄国人,那就凭借日本舰队航速快的优势,到海参崴外面去截击俄国人。
5月14日,俄国舰队从越南金兰湾启航,26日夜晚他们就到达了对马海峡。
当天夜里,虽然罗司令下令舰队实行灯火管制,不准泄露一丝灯光,但是在一艘医院船上,有一帮来随军参战女护士们却违反规定开灯,结果被日军的侦察船发现了踪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得知俄国舰队来临,立即命令全体出击。
5月27日凌晨,日本的巡洋舰发现了俄国舰队,中午时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赶到,于是,大海战正式爆发。
名言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
东乡平八郎(1848~1934),日本明治时代海军名将。他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死后被捧为日本的“国宝”,成了日本海军世代崇拜的“偶像”。名言妙语一门百发百中的炮。
双方参战的舰艇众多,但是真正出力的还是少数新锐战列舰以及重型巡洋舰。像日本方面,当年北洋水师的“镇远”号以及参加过黄海大海战的松岛、严岛、秋津洲、扶桑等老兵也都跟着凑热闹打酱油,其实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说到战列舰,日本方面有四艘参战。当年整个日本一共也只有六艘战列舰,不过在旅顺口的海战中,因触雷沉没了两艘,现在包括旗舰“三笠”在内全都参战了。除了四艘战列舰之外,日本方面的主力就是八艘装甲巡洋舰,东乡平八郎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原句。这八艘巡洋舰都是下水不久,舰龄较新,速度、火力都比较好。在海战中,它们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
俄国方面同样如此。他们参战的主要舰艇也就是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博罗季诺”级那四艘新锐战列舰,外加三艘还算比较新的战列舰,以及四艘快速巡洋舰。第三太平洋舰队的几艘老古董战列舰根本就没参加战斗。
双方就好像古典小说中的两军对垒一样,双方的主将捉对厮杀,其余的小兵只能看热闹。决定对马海战胜负的,就是日本的四艘战列舰加八艘巡洋舰,对垒俄方的七艘战列舰外加四艘巡洋舰。
其余的几十艘舰艇只能躲得远远地当观众,双方的主力舰艇分出胜负后,整个决战的大局就确定了。
一提起对马海战,史学家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谈到日本联合舰队那匪夷所思的“U”型大转弯,并且一致认为是这个大转弯决定了战斗的胜负。那么,这个“U”型大转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来详细讲述一下。
对于火炮时代的军舰来说,当然是用自己的侧面来迎战敌人是最有利的。因为侧面迎敌可以让前后主炮都发挥作用,如果是正面迎敌,那么就只有前主炮可以开火,后主炮就闲着没事干了。
有人可能要抬杠:侧面迎敌不是让自己的受弹面积变大,被击中的概率也增多了吗?其实,在海战中,双方相距一般几十海里远,远远地望去,军舰正面与侧面的面积区别并不大,中弹的概率基本是一样的。
对于一个舰队来说,最理想的阵势当然就是自己这一边排成一字横队,都是用侧舷来迎敌;而敌人那一边却是一字纵队,都是正面迎敌。双方形成一个“T”字,自己是那一横,敌人是那一竖。这样的阵势,本方可以集中火力一艘一艘地敲掉敌舰,而敌舰却是自己堵住了自己的炮口,只有最前面的一艘军舰能用前主炮开火。这样打起来,想不赢都难。
但问题在于,军舰不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还是要直着向前开。你向前开,敌人也要向前行驶,而且敌人也不是傻瓜,他也知道侧舷火力的重要性,会采取相应对策的。因此,在实战中,一般是无法出现这样的阵势的。双方的队形往往都是平分秋色,很难明显占据上风的。
然而,日本人评价邓世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决心豪赌一把,一定要让日俄双方形成最理想的“T”字阵型。他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他有两件事可以倚仗。
↑这句名言是东乡平八郎于对马海战前对日军舰队进行总动员时说出的。虽然很明显抄袭了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的那句“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英格兰期望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
第一是日本军舰的航速普遍比俄舰快,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西乡隆盛。在火炮时代,航速快的军舰抢占有利位置的机会更大;第二就是他这个“U”型大转弯的疯狂战术。
5月27日下午13点45分,日本舰队的主力与俄国舰队的主力各自成一字纵队相互驶近。
13点55分,东乡平八郎在旗舰“三笠”号上升起了“Z”字旗,意思就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14点整,双方进入火力射程。这时,东乡平八郎突然命令日本舰队依次向左舷掉头转弯。
著名的U型大转弯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海军实力交俄国而言,处于下风,但是日本人的军国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东乡平八郎的这句名言就是那个时候诞生的,大概的意思,就和我们国家《亮剑》里提到的差不多。
这个匪夷所思的做法让俄国海军,特别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司令感到困惑。
日舰这样一转弯,短时间内就造成了转向的军舰挡住了后方军舰视界,使其无法开火的弊端。而转向的军舰本身由于已经进入俄舰的火炮射程,会遭到集中的火力打击,冈村宁次和田骏六哪个大。这对于日舰是绝对不利的。
对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来说,他当然也不是猜不出东乡平八郎到底想干什么,只不过眼前这个开火的时机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因此,老罗没有命令俄国舰队做出相应的队形变化,而是下令抓住有利时机赶紧开火。
于是,这场战斗的结局就已经命中注定了。
14点08分,俄舰首先开火,正在进行“U”型转弯的日本军舰纷纷中弹。打头的旗舰“三笠”号首先中弹,前主炮都被打坏了,南乡洸一郎。其他的日舰也不同程度地受伤,“浅间”号巡洋舰受伤最重,被迫退出了战斗。
前主炮受损的“三笠”号
然而,俄舰面临这样的大好良机,却一艘敌舰都没有击沉。这就充分说明俄国人的炮术十分糟糕,真的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
另外,还有一个双方炮弹威力大小的问题。日本的主炮炮弹装填了105磅下濑火药,也就是苦味酸火药,威力巨大;而俄国的主炮炮弹只是装填了15磅硝化棉炸药。日本炮弹的爆炸力是俄国炮弹的15倍!
当然,苦味酸火药虽然威力大,但是安全性差,稍有不慎就会自爆。日本海军依靠着严格的管理以及官兵们的小心细致,硬是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如果换成粗枝大叶的俄国水兵,只怕他们早把自家的军舰首先炸上天了。
14点10分,日舰完成了转向,小泽一郎,神奇的“T”字阵型真的出现了。这时,一切就都颠倒过来了,俄国人就此坠入了万丈深渊。
日舰开始集中火力轰击俄舰。第一轮炮火就扑向了俄国旗舰“苏沃洛夫”号。日军的炮弹准确地命中了“苏沃洛夫”的舰桥,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身负重伤,被抬了下去。“苏沃洛夫”失去了指挥能力。
日舰在海战中已经是第三次在交战之初就准确命中敌方旗舰的舰桥了。十年前的甲午海战中,日舰就是在一开始便打中了“定远”号的舰桥,打伤了丁汝昌;在1904年旅顺口海战中,日舰也是刚开打就打中了俄国旗舰的舰桥,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当场毙命。
由此可见,这种集中火力攻击敌方旗舰舰桥的打法是一种固定的战术,并不是日本人的运气好,他们显然是下过一番苦功,专门练习过这种打法。
“苏沃洛夫”号负伤后,俄国舰队就乱作一团,变得群龙无首。
俄国战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受到六艘日本装甲巡洋舰的围攻,大西泷治郎。由于装载了太多的煤炭等物资,所以“奥斯利雅维亚”的吃水特别深,通常用来防护舰体的主装甲带大部分没入水中。结果日舰的炮弹纷纷命中“奥斯利雅维亚”薄弱的上层装甲,有六枚穿甲弹洞穿了“奥斯利雅维亚”的水线部分,小野田宽郎,军舰很快就发生了倾斜,14点20分,军舰的副炮就被海水淹没,舰长被迫下令弃舰,15点10分,“奥斯利雅维亚”沉入海底,成为了海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亚历山大三世”号与“博罗季诺”号战列舰也纷纷中弹。18点30分,“亚历山大三世”终于支撑不住,也沉入海中。19点00分,“博罗季诺”号弹药库被击中,发生爆炸,沉入海底。
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
在日舰的沉重打击下,俄国舰队四散逃命,兵败如山倒。
旗舰“苏沃洛夫”号带着身负重伤的司令官带头跑路。在途中,他们把司令官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转移到了一艘驱逐舰上。
此时,天色已晚,日本的鱼雷艇纷纷冲了上来。“苏沃洛夫”接连被两条鱼雷打中,失去了航行能力,被迫弃舰。不过,他尾部的主炮一直不停地向着日军轰击,直到舰艇沉没的那一刻。因此,这门大炮就变成了对马海战的唯一亮点,受到了俄国人的大力褒奖。诗人们为这门大炮创作了很多煽情的诗歌,俄国的海军史也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一笔。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中硕果仅存的“鹰”号在战斗中也被严重击伤,它与其他舰艇一起逃走。
由老式战列舰组成的第三太平洋舰队根本就不敢参加战斗,趁着夜色集体跑路。
5月28日,上午10点,日本联合舰队追上了第三太平洋舰队。此时,俄国舰队里还有“鹰”号、“尼古拉一世”号、“奥瑞尔”号、“海军上将谢尼亚文”号、“阿普拉克辛”号五艘战列舰,虽然大多陈旧,但是硬拼一下还是可以做到的。然而,指挥舰队的诺伯加托夫少将已经被日本人吓破了胆,竟然不敢抵抗,主动挂起白旗投降。这个举动让东乡平八郎都感到吃惊,一度以为俄国人是在诈降。
俄军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乘坐着驱逐舰逃走,也被日本驱逐舰追上,最后也被迫投降。东乡平八郎亲切友好地接见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有少数俄舰逃到了菲律宾和中国的港口,随即被扣留,逃到海参崴的只有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
至此,对马海战彻底结束,俄国舰队遭到了全歼,而日本海军的损失仅有三艘鱼雷艇。
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空前大捷。如此重要的海战取得如此一边倒的胜利,在当时,只有特拉法加大海战能与之相比。因此,东乡平八郎也获得了“东方纳尔逊”的美誉。
纵览整场战事,说日本人是靠着运气获胜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俄国海军的先天劣势,决策的失误,以及内部矛盾造成的俄国水兵炮术拙劣等因素才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