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八节课掌握人生运势!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
千年来,我国共出版家风类专著120多部,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历史表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早教利功倍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1. 他日吾之待其子,不异于吾之父,则可以俯仰无愧。——袁采《世范》以后我对待自己的子女,只有做到同我父亲对待我一样,这样才可以无愧于自身。2.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
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教子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教育孩子的古训,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人教子的诗词。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
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治家格言》)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小儿语》)事亲须当养志,爱子莫令偷安。(《增广贤文》)立身作家读书。
(孔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励志名言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督学以立本
《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告诫子孙“不可骄逸怠惰,整齐门内,门风不坠”。
《颜氏家训·勉学》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烹豕以立信
《韩非子》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古人打孩子教育人的谚语,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特与婴儿戏耳。”
诸葛亮教子「志当存高远」。 五十四岁时他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子女后来都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古人关于父母教育孩子名句,是教子欺也,非以成教也。”遂烹彘。
古代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
说的是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
归后,见曾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重视孩子教育的古文名句,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
考山求严实
古代教育孩子名言名句 1)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2)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3)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苏轼着《石钟山记》前,为了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携儿子苏迈到实地考察,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美文。
苏轼父子考山喻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与严实相悖!
垂范敕“二代”
《帝范》“求贤、审官、纳谏、崇俭、赏罚、崇文”等十二篇,“帝王之大纲也”,教育太子为君之道,以身垂范,“安危兴废,咸在此焉”。
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亦是写给“二代”刘盈的敕书:“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古人告诫儿子的名言名句,每上疏宜自书”。刘邦敕“二代”,学范读书用贤治天下。
古人教育孩子善良谦和的哲理句子(篇一) 1.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2.看见别人有错,如果帮不了,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伤心难过,如果不安慰。
“宗法”警后世
《包拯家训》载宗法:“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刊石,立于堂屋东壁,教子古训名句,以诏后世”,亦称开除家籍。
包拯的子孙一直未辱没祖宗,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都居官清正,留有廉声。
1、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实处用功。——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我当然也不甘心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但近些年来我看尽了很多世事变迁,觉得一心向平实处用功才是最好的。2、事无大小。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于家这是风范,于国即是脊梁。
【版权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梅花易数实战班》
限时砍价 最低1000元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