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金榜题名类似的成语,金榜题名类的词语

中国科举考试创始于隋朝大业二年(606年),确立于唐,金榜题名类的词语,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两朝,终结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历经1300年之久。

科举考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博大精深。这里选取和科举考试相关的几个成语,我们来一次管中窥豹。

金榜题名 jīn bǎng tí míng [释义]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题名:写上名字。名字写在金榜上。泛指通过考试后被录取。[语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因为殿试考试后公布成绩用的纸是黄色的,所以称金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考中。现形容考试成功。宋代汪洙《神童诗》中有四句:&34;,这被国人称为人生&34;。&34;为&34;之一。

独占鳌头:科举时代指考中状元。后比喻夺得第一名或取得首位。据说古代宫殿门前的石阶上刻有鳌,金榜题名意思相近的成语,考中状元者要立在殿阶上迎殿试榜。所以,&34;指状元及第。

形容金榜题名的成语。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褒义 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例 句 小张的孩子学习很好,总是~。

唐代的王维是继陶渊明之后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中状元的故事值得一读。据说他21岁中状元跟公主欣赏他的诗和琵琶演奏从而关照主考官有关。

1、蟾宫折桂: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2、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3、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4、功成名就: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5、鱼跃龙门: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6、雁塔题名。

王维应考那年,听说张九皋托熟人走了极有势力的公主的门路,志在第一。王维和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相交甚厚,和金榜题名搭配的成语,就求他帮忙。岐王说:&34;

与“金榜题名类”似的成语有步步高升、百尺竿头、名列前茅、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等。步步高升 [ bù bù gāo shēng ]释义: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例句。

五天后,岐王将王维打扮成演奏的伶人带入公主府参加宴会。宴会上,王维站在一队乐工的最前边如玉树临风。公主问岐王,这是何人。岐王说是知音人,便叫王维弹琵琶新曲。一曲奏罢,公主十分惊喜。岐王说:&34;公主说:&34;王维把精心挑选的诗呈上。公主读罢说:&34;于是请王维坐上座。岐王见时机已到,说:&34;公主说:&34;岐王说:&34;公主对王维说:&34;王维连忙道谢。

那一年,王维果然中了状元,比喻金榜题名的成语。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状元。他留下了千古名句&34;。

连中三元:①旧时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取解元、会元、状元。②比喻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得胜,或在一项比赛中连续三次取得成功。

苏州有一个地方叫&34;。当时是特意为苏州人钱棨建的,他在清乾隆年间连中三元,成为清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如今,三元坊在苏州已经没有实物了,但这个名字却永远留了下来。

蟾宫折桂、名列前茅、独占鳌头、功成名就、鱼跃龙门、雁塔题名、金榜挂名 1、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

科举考试时乡试第一名叫解元。因为乡试本称解试,所以第一名叫解元。明清两代,每三年各省举行一次乡试,小众又唯美的成语。考中者,就叫举人。明代的唐伯虎28岁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得解元。在接下来的会试中因舞弊案受牵连被黜充吏役。终生不仕以卖画度日,祝愿学生美好前程的四字成语。

蟾中折桂,前程似锦,再创佳绩,竿头日上,竿头直上,精进不休,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瞬息千里,突飞猛进,与日俱进,一瞬千里,榜上有名,学业有成,蒸蒸日上,金榜题名,马到功成,一展宏图,捷报频传。

举人来年春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考第一名者叫会元。状元指殿试中的第一名,比蟾宫折桂更高级的成语。

金榜题名类似的成语有:精益求精、步步高升、百尺竿头、更上层楼、名列前茅、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登堂入室、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泰山北斗、凤毛麟角、功成名就、大展宏图。

春风得意:旧指考中进士。唐代孟郊三次参加进士考试,46岁那年才榜上有名。他写的《登科后》诗:&34;就是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来&34;也形容人在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形容金榜题名的成语有独占鳌头、名列前茅、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加官晋爵。一、独占鳌头 释义: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独占鳌头第一名。”译文。

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指应考得中。蟾宫:月宫。桂:指桂树。

破天荒:唐代时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都考不中,当时称天荒。后来刘蜕考中了,叫破天荒。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现。顺带说一句,成语多四字格,也有三字格或多字格。如&34;是六字格,&34;就是七字格。

名落孙山:宋代人孙山考中了末一名回家,邻人向他打听自己儿子考试的结果,孙山说:&34;后来用&34;指应考不中或选拔时落选。

这真是巧妙的回答,既告知邻人儿子没有考中,又说得委婉不伤面子。

和科举考试相关的成语这里只是列举了几个,金榜题名的近意成语有哪些,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试着继续跟进了解。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