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人自扫门前雪 [词 目] 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发 音] gèrén zìsǎo ménqián xuě mòguǎn tārén wǎshàng shuāng [释 义]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古诗词中有一些至今还在用的词语,但是今天常用的含义,与诗句中的含义往往有些不同。
我们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往往会误解诗人的本意。前几天说过何事、何处等词,今天再说说扫地、如何、苍茫、欲知这几个词语。
一、扫地
不屑一顾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扫地,动宾结构,今天很常用,就是打扫卫生嘛,清扫地面的灰尘垃圾。这个含义在古代一直使用,例如三国时魏国王肃编撰《孔子家语.卷二.致思》中: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古诗中用原意也有,不一成语,如唐朝崔峒《题崇福寺禅院 》:
僧家竟何 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和尚没啥事,平时就是扫扫地、烧烧香。
因清扫,又引申为扫空、消失、丧失的含义,例如《新唐书·祝钦明》:
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 是举五经扫地矣!
答案是:颐指气使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站着的人在指挥扫地的人,而且是用神情,动下巴示意,综合意思得出成语:颐指气使
常说的斯文扫地,即这个含义,指文人的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论语·子罕》中说到:
"天之将丧斯文也。
在古诗中,也有这种消失、丧失的用法,例如北宋邵雍《观隋朝吟 》:
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
答案是【一扫而空】【解释】: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出自】:《别了,司徒雷登》:“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首选,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语法】:偏正式;作谓语。
征辽意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屑跟别人计较的说说,不然天下未归唐】。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公元581年隋朝建国,618年隋炀帝被杀,三十多年的隋朝基业被摧毁,同年,唐朝建立。
另外,在古诗中,对别人不屑的说说,扫地却常常作为一个副词使用,例如南朝宋的诗人鲍照《 绍古辞七首 其六》中写道:
开黛睹容颜,临镜访遥途。
扫地出门 sǎo dì chū mén [释义]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语出]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四回:“绍闻道:‘有七八年的。
君子事河源,弥祀阙还书。
【春风扫地起,对某些人不屑的句子,飞尘生绮疏】。
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
不怨身孤寂,不屑与人争的句子,但念星隐隅
春风起,以什么形式起呢?“扫地”而起。这个意思有遍地的含义,即春风遍地起。相同的意思如
南梁刘孝威《骢马驱》中写道:
十五官期门,二十屯边徼。
犀羁玉镂鞍,表示对别人不屑的句子,宝刀金错鞘。
一随骢马驱,分受青蝇吊。
且令都护知,愿被将军照。
誓使毡衣乡,【扫地无遗噍】 。
发誓要把所有敌人消灭。毡衣乡,草原之乡,当时的敌国。扫地无遗噍,遍地、到处没有残留的敌人。
遍地,又引申为全部、全都的含义,例如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其一 》:
【成语】: 不屑一顾 【拼音】: bù xiè yī gù 【解释】: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出处】: 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不屑与人争的经典句子。
形容不屑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嗤之以鼻、不值一提、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弃之如履、昂昂不动、目空一切 、目无余子 、眼空四海、傲睨自若、傲世轻物等。一、嗤之以鼻 【解释】: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春光全部都消失了,春天已经逝去,绿叶凋落成泥。
邵雍的《芍药》诗中写道:
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
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扫地空,全都消失了。
二、欲知与如何
听评书的时候,结束前总会听到一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欲知,就是想知道,如何就是怎么样。欲知后事如何,意思是,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怎么样发展。
在古诗中,欲知除了想知道的含义以外,还有“料想”的意思,例如王维《过福禅师兰若》: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释义]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语出] 《孽海花》第二十八回:“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
欲知禅坐久,料想到禅坐久了,道路边长满春花。
如何,除了怎么样、为何以外,还有“岂料”的含义。例如李白《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醉入田家去,什么不什么成语,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如何青草里,“岂料”青草里。
三、苍茫
苍茫,指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又指模糊看不清楚,这是比较常见用法。例如王昌龄《沙苑南渡头》中有句: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苍茫雨,模糊又无边的大雨。
扫地出门,汉语词汇。拼音:sǎo dì chū mén。扫地出门是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比喻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中文名 扫地出门 拼音 sǎo dì chū mén 解释 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
苍茫,还有表示匆忙或者迷茫的的含义,例如杜甫 《北征》诗中: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苍茫问家室,仇兆鳌解释为匆忙的意思,蒋绍愚先生认为是迷茫、怅惘的意思。又如《乐游园歌》中: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1、嗤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2、弃之如履:敝:破旧,坏,履:鞋子,敝履,也作敝屣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3、白眼相看: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
结束语
今天还在使用的很多词语,都有多重含义。有的含义今天几乎很少使用了,不过还经常存在于成语中,例如斯文扫地;有的还在使用,例如每天扫地。
了解这些含义,有助于提到我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在作诗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