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王,虽然没能向武则天那样称帝君临天下,但事实她的权力与皇帝无异,尽管生前慈禧并没有皇帝的名份,但是死后却享受到了皇帝的尊崇,其谥号共用了22个字,慈禧的三大名言,和皇帝相同,而且,还效仿历代皇帝,留下了遗诏。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玉牒全名“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女”,出生于北京城,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的一个世袭官宦之家。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
生民涂炭。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谕 八月十四日旨 《西巡回銮始末・卷一》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 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殚竭心力终为子。
慈禧的遗诏其实并没有什么亮点,只归纳了三点内容,其一是总结自己的政治功绩;其二是介绍自己患病的经过;其三是最后的嘱咐和期望。慈禧的遗诏在她死后的第二天,便在天安门城楼向全国宣布,此后很少被人提及,清朝灭亡后,慈禧和她的遗诏一起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给送过去。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就是慈禧太后当时写的,全文是:世间爹妈情最真,血泪溶入儿女身,弹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的遗诏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她生前却留下了几句有影响的名言。1901年2月,因八国联军入侵而逃到西安的慈禧以光绪的名义颁布一道“自责之诏”,里面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口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894年,慈禧六十岁生日,但是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时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移作海军经费时,慈禧又造出另一句名言:“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其霸气侧露,淫威十足。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是慈禧名言当中,唯一不受后人诟病的话。慈禧算不上一个好的太后,但却是一个好的女儿,在母亲七十大寿那天,慈禧特意为她的母亲写了首诗,诗的最后一句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流传至今。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是近代史上一句著名的话,一般被认为出自慈禧太后之口,是清朝统治者卖国的铁证。实际上错了,这句话不是慈禧说的,这是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演变为出自慈禧之口。
与其授家奴,不如赠邻友’之言也”,也是因为当时荣禄是革命党的头号对象。慈禧太后虽然没说过这句话,但是她后来割地赔款等做法要比这句话更过分。不过历史上以讹传讹的事情太多,还是应当尊重事实。
虽然慈禧太后是当时的掌权者,但是并没有多大的雄图伟志,在面对西方列强的欺负的时候,胆小懦弱不敢反击,不顾百姓流离失所反而贪图享乐,也难怪被后世所唾骂。虽然慈禧太后被后人所嫌弃,但她的一句诗词成为千古名言。
慈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关键的人物,她控制清朝政府达47年之久,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走向和历史发展。但是慈禧的评价向来不高,被指责为亡国太后,在一片责骂声中,只有她的宗族和后人为她开脱,间或有外国作家对她有几句赞美。宗族和后人开脱自不必多说,就这少数的外人赞美,也是出自于以观察异域风情的心态和用抒情浪漫的手法来写作而已。
殚精竭虑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在我们现在看来,其实这句诗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是这句诗却表达着人世间最朴素的情感。同时这句诗也表达着慈禧对自己母亲的感恩之情,无论史书上的慈禧是如何的残暴。
评价慈禧须以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为依据,慈禧说过的经典语录,单纯从一个封建统治者来说,慈禧在中国封建帝王中的确精于统治术,慈禧一句名言百姓流传,其聪明才智超出了很多男性帝王,慈禧年轻的唯一照片。但是晚清是一个日益走向衰落且不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社会,在当时,对时局作出反应,雍正皇帝经典名句,向列强学习,寻求变革是政治主题。
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太后 这是让很多网友想不到的,想不到的是,这么出名的诗,竟然出自千古罪人,慈禧太后之手。亲情,是动物界共有的。虽然大家感觉这个结果很不敢相信,但是这是真的。
但是,慈禧千古诗句,慈禧在清政府的几次改革运动中,都没有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相反洋务运动失败、戊戌维新失败、预备立宪失败,尤其是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都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而且,慈禧的思想落后性在她的段句话中可以表现无余:“予最恨人言庚子事。予乃最聪明之人。常闻人言英女王维多利亚事,慈禧太后对列强的名言,彼于世界关系,殆不及予之半。予事业尚未告成,亦无有能逆料者,或尚有可使外人震惊之事,或尚有迥异于前事者,均未可知。英为世界强国,然亦非维多利亚一人之力,慈禧曾经说过什么话。英多贤才,各事皆由巴力门(国会)议定,彼惟画诺已。我国大事,皆予独裁,虽有军机大臣,亦惟赞襄于平时,皇帝更何知?”
1.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2.万方臣妾同瞻望,疑在曾城阿母家。——《闻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3.长兄白眉复天启。汝门请从曾翁说,太后当朝多巧诋。
慈禧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又具有贪财和享乐的特点,她每次过寿都有各级官员孝敬和贡纳,她为个人游乐又耗费巨额国帑去修颐和园,她又为自己修建豪奢的陵墓。这些特性虽为古代帝王所共有,但是她贪财和享乐拿到近代来说,就会被无穷放大,成为十恶不赦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