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成语。
许多成语是历史人物事迹总结,里面藏着丰富的人生启示。
诗词君总结了10个与历史人数有关的成语,如果你能背下一半,出口成章不再难。
班门弄斧——鲁班
【人物】鲁班:人称公输盘、惯称“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工匠。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图穷匕见——荆轲
【人物】荆轲:战国刺客,燕国太子丹派他刺杀秦始皇。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髀肉复生——刘备
【人物】刘备:三国里蜀国的缔造者,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释义】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破釜沉舟——项羽
【人物】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决不后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望梅止渴——曹操
【人物】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释义】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牛衣对泣——王章
【人物】王章:西汉大臣,曾任京兆尹。
【释义】睡在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通“诀”,分别),涕泣。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东窗事发——秦桧
赫赫有名 众人皆知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大名鼎鼎 名声大振 名不虚传 名满天下 名扬中外 名扬四海 名垂青史 名噪一时 如雷贯耳 声明远扬 名声在外 众所皆知 闻名中外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
【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有就字的四字成语,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释义】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
【出处】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东窗事发》: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东山再起——谢安
【人物】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形容非常著名的四字词语,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举世闻名,和闻名遐迩。这两个是常用的,经常考。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1、名垂青史 【拼音】: míng chuí qīng shǐ 【解释】: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出处】: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
一饭千金——韩信
【人物】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很有名的四字成语大全,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关于医生的成语大全,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奇货可居——吕不韦
【人物】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释义】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有眀的四字成语,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鸟依人——褚遂良
【人物】褚遂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释义】原义是像小鸟依偎着人一样;比喻依附权贵,也泛指在窘困的情况下依附于人;后多用来形容女孩子或者小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
金榜题名 名扬四海 ………2. 形容有名的四字成语有: 家喻户晓,远近闻名,驰名中外,大名鼎鼎,名闻遐迩,声名远播,举世闻名,誉满天下,远近驰名,赫赫有名,名声远扬,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狗尾续貂——司马伦
【人物】司马伦: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释义】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3个字带人名的成语王开头,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23) 阿世盗名:阿世: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24) 责实循名:按其名而求其实。25) 按名责实: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看了名字相关成语的人也喜欢:1. 形容很有名的成语 2。
口蜜腹剑——李林甫
一、名扬四海:1. 【解释】: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2. 【出自】: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二、大名鼎鼎:1. 【解释】:鼎鼎。
【人物】李林甫:唐朝宗室,有明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曾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揽。
【释义】形容嘴上说得很甜美,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断齑画粥——范仲淹
【人物】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驰名中外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驰名当世 驰名:声名远扬;当世:当代,现今。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形容知名度极高。
【释义】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
【出处】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出人头地——苏轼
【人物】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释义】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两袖清风——于谦
【人物】于谦: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释义】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出处】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瘦羊博士——甄宇
【人物】甄宇:字长文。东汉初年,拜为博士,又迁太子少傅,卒于官。
【释义】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1. 表示很有名的四字词语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驰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
一、赫赫有名 白话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朝代:晋 作者:常璩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翻译:在各州郡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当他离开。
【出处】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表示很有名的四字成语,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程门立雪——杨时
【人物】杨时: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释义】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一字之师——郑谷
【人物】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高雅有意境的四字成语,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释义】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增色,而被称为老师。
【出处】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投笔从戎——班超
【人物】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释义】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