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纵横华媒国际推出“华夏风范”平台,融通中外,展示中国城市文化。

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传说。

历史上拉祜族以擅于猎虎而闻名。

拉祜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祭祖节和婆娘节。拉祜族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原本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

在巍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无数碧绿如茵的草坪坡地,便是他们驰骋游牧的场所。

圣诞节虽为西方宗教节日,却带有浓厚的拉祜族传统节日特点。 在年节喜庆日子里,除了跳芦笙舞外,打陀螺和荡秋千也是拉祜族普遍喜爱的 娱乐 活动。打陀螺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各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

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闰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

而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拉祜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作“猎虎的民族”。

除此之外,他们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儿女,是典型的山地民族。

关于&34;一词的含义,&39;拉&39;祜'即代表幸福的意思。

过去拉祜族本是无文字的,部分地区的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抽旱烟的妇女

在南美乡,叼着烟袋的拉祜族女性是青山绿水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路边赶着牛羊的妇女叼着烟袋,领着孙儿的奶奶叼着烟袋,在集市上采购的妇女叼着烟袋......

每个拉祜族妇女抽烟时的神态都是那样坦然自若,那样悠闲自得,丝毫不在意旁人好奇的眼光。

临翔区南美乡的拉祜族源于青海湖畔的氐羌族。

先祖们的迁徙,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行程。

他们不仅要面对追杀、野兽,还要面对西南边境潮湿多瘴的气候。

烟草据说是可以抵抗瘴气困扰的,还可以帮助人打起精神警惕野兽和敌人的攻击。

南美乡那些叼着烟袋的女人,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她们在历史和生活艰难中挣扎依然保持的那份悠闲的心境,小满即安,与人无争,与世无争。

婚俗习惯

拉祜族的婚姻自由,常以对歌的方式择偶,若小伙子爱上某个姑娘,就会抢走她的头巾,拉祜族有什么重要节日。

拉祜族的库扎节 库扎节,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库扎”是拉祜语的音译,意思是年节。节日这天,全村寨的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当村寨外传来火枪的响声时。

姑娘如同意,双方就互赠礼物表示定情。

男子盛行“从妻居”,通常需“上门”三年才另立新户。

拉祜族取名的方式独特,人名均有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表示性别,第二个音节是名字。

取名时或以小孩出生的月份,或以长相,或以长辈的愿望,或以花草树木取名。

拉祜族的大家庭多由若干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小户组成,傈僳族最主要的节日,一个大家庭通常有六、七个小户,大者达二、三十户。

葫芦风情

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民族的图腾,这些图腾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精神寄托,而葫芦就是拉祜族人的图腾崇拜。

拉祜族的支系苦聪人的图腾是葫芦,他们视葫芦为自己的始祖和保护神,至今仍把葫芦看作女性美的象征。

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的传说描述,拉祜族的祖先是天神&34;在农历十月十五那天用葫芦培育出来的。

因此拉祜族认为他们是葫芦的后代,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葫芦节也是拉祜族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

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 8、回族 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 9、满族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

届时,各村寨都要举行歌舞狂欢,男子吹奏葫芦笙领舞、男女共跳&34;舞等。

中国维也纳音乐小镇

老达保村是拉祜族的聚居地,有人形容说,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里,拉祜族是什么节日,“有腿的就会跳舞、有嘴的就会唱歌、有手的就会演奏”。

少数民族节日有:1、库扎节 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库扎”是拉祜语,意思是“过年的日子”,库扎节就是拉祜年。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分大年和小年。

在这个古老的小寨里,可以说是全民皆歌舞,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都能弹奏一种西洋乐器——吉他。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音乐人李娜倮,56个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她创作的《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拉祜语歌曲在当地家喻户晓,并被外界广为传唱,也使人们认识了老达保村。

有人这样形容:走在老达保村的石板路上,偶然碰见一位背着猪草的大妈,放下猪草,她就能拿着吉他即兴弹唱一曲。

因此,老达保村也被誉为“中国维也纳音乐小镇”。

拉祜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祭祖节和婆娘节。其中春节最隆重,在腊月三十晚上各家都在火塘边吃团圆饭,饭后放火枪火炮。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要穿上节日盛装汇集在舞场上唱歌、跳芦笙舞。

服饰潮流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关于这个拉祜族节日,有两个传说。一个说是很久以前,在拉祜族居住的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门吃人的眼睛,善人专门帮助人。

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

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

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拉祜族男子服饰上身多数穿着无领对襟短衣,青年人里面配一件白里褂子。

葫芦节 葫芦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语称“阿朋阿龙尼”。每年农历10月15日至17日3天为拉祜族的“阿朋阿龙尼”。每到此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昆明等地拉祜族同胞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黑白搭配如同喜鹊般漂亮,下身是裤管很大的大摆裆褲,拉祜族的特点和风俗。

拉祜族妇女服饰则因支系而异。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历法,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闰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或穿窄袖短衫饰以彩色布条,拉祜族的月亮传统节日叫什么,间隔出红、黑、白三色;

或穿黑色、蓝色右斜襟、高领、高衩的长袍。

衣领周围及袖口镶有红、绿花条纹布条。

并嵌有银泡或半开银币,表示富有。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