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龙船节。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苗族的传统节日 一,苗年,一般在收获季节以后,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二,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共同欢渡的节日,在我国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汉年,与传统的苗年共存。三,龙船节,主要流行在贵州台江。
苗年
苗年:苗年对苗族的意义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在节日清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龙船节:龙船节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
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
苗族的节日有:1、苗年: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2、四月八: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
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苗族最有名的传统节日。从第四天开始。
苗族的“苗年”是一个集纪年性、祭祀性为一体的节日,关于“苗年”的起源,既没有苗族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汉文献的记载,起源于何时也基本无法考证。苗年期间,每户人家都要清扫门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食物。
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01 / 苗年节 苗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三大始祖(炎帝、黄帝、尤帝)之一蚩尤,苗年节,是苗族人纪念祖先、庆祝丰收过的最隆重的节日,主要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
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苗族的节日风俗,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
1、苗年:主要盛行在贵州,广西两省苗族聚居区。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苗年前后历时九天,这是苗族人民民间最隆重的节日。2、春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在湖南湘西的凤凰、泸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羌族的节日。
四月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吃新节
苗族的节日是: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捕鱼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苗族节日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苗族的节日 节日早晨。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
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拉马来跑马场赛马,有的牵水牯牛来斗牛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苗族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1、苗年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
苗族的节日: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
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5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苗族的著名节日,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
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苗族的节日一,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扩展资料:
苗族除上述传统节日外,各地还有一些节日。如湖南湘西的“看龙场”、“樱花会”;湖南城步三月三的“动春节”,九月霜降前的未日或卯日过的“罢谷节”;贵州黔东南凯里一带二月初二过的“敬桥”,台江、施秉三月十五日过的“吃姊妹饭”节,以及凯里六月十九日举行的“爬香炉山”;
从江农历四月初八的“种棉花”;贵阳花溪的“七月米花场”等等。其中有属于纪念性的,有青年男女聚会活动的,苗族的节日有哪些节日有什么,也有属于祈祷性的。此外,湘西凤凰的苗族,每年的六月初六,男子老幼都盛装艳服,齐集歌场,或吹唢呐,或打花鼓,或唱苗歌。一天尽情歌舞,以纪念自己的祖先。此外,还过清明节,保存有扫墓立卑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