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名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对晋宋以前的200+位有名气作家的评论,有对35种文体的源流演变和特点的总结,文心雕龙里关于语言的名句,有对文学创作及评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全面论述。因此,也被世人称之为文学批评系统理论的鼻祖,文心雕龙经典名言30句注解。
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xié),最重要的著作就是《文心雕龙》,书名起的真是唯美,意思是写文章的用心程度,把文章写的如雕绘龙纹一样精美。全书共50篇,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这4部分组成,全书的基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接下来赏析蕴含哲理的金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知音》,意思是:只有掌握了很多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而只有观察过很多把剑才能懂得如何识别剑器。义典则弘,文约为美。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铭箴》。
8、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释义:道理要讲得圆满、通顺,语言要清楚明白、干净利落。赏析:这句话说明论说文写作的原则。
《总论·原道》: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意思是:文学作品必须有文采,但应该是由相应的内容决定其文采。
—《文心雕龙》释义: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 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释义: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本名句意思与“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相近,可供引用说明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征圣》。志:思想。言:语言。
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比喻写诗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诗文才会有感人的力量。文以情动人,书以文抒情。作者写诗作文。
导语:《文心雕龙》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出自于《文心雕龙》中的名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宝 ——刘勰《文心雕龙》夫心生而言立。
寓意用一颗文人的心写书,写一本巨作,文人眼里的书就像木匠手里的雕刻,雕龙是寓意杰作。《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总论·征圣》: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文心雕龙名言警句,秉文之金科矣。刘勰认为,圣人的著作衔华面佩实,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
《总论·宗经》:“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意思是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刘勰认为:学习儒家经典对文学创作有情深、风清、事信、义直等6大好处,主要是侧重于内容方面的要求。
《创作论·神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文心雕龙中励志名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故寂然凝虑,文心雕龙经典名言30句带意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理论的精辟论述,艺术想象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但并非凌虚蹈空而生,文心雕龙最著名的句子,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强调艺术想象要有平日广泛的积累和生活知识。
《批评论·知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佳句引用总结。这是刘勰提出的在后世非常出名的一个论断,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