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宗圣曾子的第七十世孙,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又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在晚清深厚的政治影响力是毋庸赘述的。曾国藩生活于中国社会转型遭遇“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期,但他一辈子以在京师翰林院做词臣时理学大师唐鉴赠送的四句话为人生目标:不为圣贤,即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自觉以先贤圣人的理想要求自己,“研几”慎独中进德修业,学问上承续拓展桐城古文,创立“湘乡文派”,培养了有“曾门四弟子”之称且颇有文名的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等古文家,一生留下了诗文、简牍、笔记、日记、奏章、家书等各类文字一千五百多万字,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所写的家书。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 1、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2、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3、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
他一生中不论如何繁忙,关于立德修身的名言警句,京城里读书修身治学为官,还是督军行船带兵打仗,总不忘记给兄弟子侄写信,修身立德的优美段落,讲求立志修身,探究学问做人,娓娓道来,总把金针度于人,以自己的精神成长的历程,为官做人的经验做例证,服人感人激励人。在《曾国藩全集·家书》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给祖父母、父母的几十封,绝大部分都是写给兄弟子侄辈的,在这些家书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家族崛起的精神密码,一种绵延不断的独特文化传统。
25、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虚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西塞罗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个人修养励志名言24条》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生日名言自己的话励志 专题。
修身立德:求学之根本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释义: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
立志立德格言警句 1.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是德性而非金钱。2. 本会之发起,非为某功德也,要为服务社会,要为人类尽互助之义务也。3. 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曾家的长子承重孙,曾国藩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弟的责任。在家书中曾国藩把自己修身、治学、读书、交友、为官、治军等各个方面的体会心得,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他总能够站得高远。
他注重修身立德,不放松日常德行方面的修养,更不忽视从日常小事上对家人道德的教导。他教导家人要保留寒素门风,不可助长官宦子弟的习气,就要求他们出门不宜坐轿,行事要人情厚用钱薄,不可轻易鄙薄他人;教导子侄勤奋有恒,就要求他们从不晚起床做起。如此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远大目标同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连在了一起,非常容易为人领会和践行。这是曾国藩家书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也让家书读来平易亲切,毫无教训说教的嫌疑,人生的教训与道理也就容易为别人所接受。
---特赖因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子思。 3.关于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经典篇】1)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3)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
1、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3、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5、国家用人。
如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患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它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
曾国藩家书的成功教育之道,还在于曾氏总能够从“为学”及“为人”的人生根本上入手,循循讲来,颇有感染力。他经常教导子弟,务必把读书与做人融为一体,要善于体察涵咏,在家书中曰:“古今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致诸弟中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盖人不读书则已,有关立德的名言,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立德立行句子,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后辈的教诲,包含着对人生的根本、人生的目标的一些明晰认识和判断。
关于修身的名言 1.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无稹 2.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以志辅学:成学之通途
曾氏讲求读书论学最重立志,认为立定志向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言及读书立志,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诸弟的书信中就特别强调了为学先需立志的重要性:
立德修身的经典名句如下:1、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2、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3、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4、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初至京都,开始他从七品衔的翰林院检讨一职,他时时关心远在湘乡荷叶塘老家的正在为仕途拼搏的几位老弟,可是这几位老弟却来信诉说,因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所以一定要到外面或教书或从师。实际上家乡的这几位兄弟真正渴望的无非是找了个借口托词,只是想到外面的世界寻些热闹。这一点曾国藩哪能不知,于是直接指出了问题与病灶所在,今日读来依然具有启发意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曾国藩在致诸弟的信中,干脆把立定志向作为读书的第一个条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以德修身的名言警句,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立德名言警句30句。”
与此相类似的言语议论,修身立德句子,屡屡在写给子弟的书中出现,“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摹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这些话告诫青年人不可在读书的时候没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和人生锤炼的厚重期许,否则是很难做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曾国藩家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道理,其中关于立德、读书与立志方面的训诫更是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曾氏家训培养了中国第一位驻英国公使曾氏长子曾纪泽、中国第一位留学国外取得学位的女性曾氏的曾孙女曾宝荪、第一任驻韩国公使曾氏孙子曾广钧等一门数代才子,立德修身的七言经典名句,其中蕴含的道理更成为名言警句影响着一代代读书人。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高宏存),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