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刀杆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傈僳族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保山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区。
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在有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基本都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我国回族来历是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西方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我国的广州、泉州等地的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后又在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又大批迁入我国,他们吸收我国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一般都是过节不过年。他们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4、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下:1、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回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称为“希吉来”。穆罕默德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就把“希吉来”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该年教历一月一日(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定为岁首,即元年元旦。所以现在的回民也一般只记本民族的节日时间,不大注意伊斯兰教的元旦时间,也不过元旦节。回民不讲究过年,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回族一般也不过。新中国成立前生活在城市里的回民,春节期间,家门上不贴对联,晚上不放烟花和鞭炮,不让孩子叩头拜年和给孩子压岁钱。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其中的习俗分别有泼水(分文泼和武泼),浴佛,丢包,赛龙舟,放高升,孔明灯,边交会,歌舞活动。5、火把节。
散落在其他民族的回民也不过其他民族的节日,就如汉族的祭祀屈原的端午节,以拜月为主的中秋节,以及清明节、腊八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玉节等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回民或回汉杂居区的回民,也受汉族的影响,有的也过春节、中秋节等。虽然春节没有什么讲究,但是也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也会给汉族朋友拜年,在端午节时也有吃清真粽子,中秋节也购买清真月饼自己吃,或送亲戚朋友,祝福全家团圆。
各民族传统节日分别是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阿昌族:火把节,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布依族。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鄂伦春族:主要节日篝火节。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瑶族。
开斋节,开斋后在斋月里,回民的人们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封斋后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能够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1、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2、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很多地方的回族称为“小尔德”,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
法图麦节是为了纪念圣人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法图麦节又被称为妈妈会、姑太节,时间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法图麦公元605年诞生于麦加,她是先知穆罕默德与赫蒂彻所生,是先知最心爱的女儿,也是德行最完美的穆斯林女性。一般认为法图麦在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后的半年随父而去,即公元632年,年仅27岁。
登霄节中”登霄”原意为&34;,一般时为每年教历7月27日,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匐讲&34;。登霄节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
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民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
当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訇宣讲“瓦尔兹”,掌握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一些在机关、厂矿、学校工作的人还可以学习到穆斯林日常生活习惯中应注意和掌握的知识。同时,随着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回族在过节的同时也被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他们根据自己民族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和蔬菜、民族用品,如汤瓶、吊罐、白帽、盖头、衣服等,以及各种伊斯兰经典书刊、卫生香等生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