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虎年马上就要到了,这几天看新闻,有些媒体直接带头标题党,说啥《反差萌!虎作姓氏的时候,念”猫“……》,并且在文章里面煞有介事地说:”一个冷知识,虎作姓氏的时候并不读作hǔ,要念作猫māo!“
其实这完全就是假科普,充分说明了目前新媒体行业从业者的良莠不齐。
”虎“姓,的确是中国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但是少见并不意味着历史短。
恰恰相反,虎姓在中国姓氏史上,也算是很久远的姓氏之一。
虔诚的虔 QIAN 二声
虎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帝喾高辛氏时期。当时有八位非常著名的贤臣号称”八元“,虎字框加个文念什么。这八个人也被称为”帝俊八子“,或者是引用为”舜命八元“,历代都是贤臣的代表。
”八元“中,有一位贤臣叫做”伯虎“,伯虎一族的后代为了纪念祖先的功绩,于是干脆以虎为姓,称为虎氏,老虎头下面一个文念什么字,这是虎姓最早的来源之一。
虔诚的“虔”:拼音:qian,二声
图注:帝喾,高辛氏画像
《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到了周朝,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姬奭的后代中出了一个名叫姬虎的,在周厉王时期驱逐了为非作歹的周厉王,和周公共同执政,有护国之功。
后来姬虎的封国被犬戎所灭,他的后代为了感念祖先的功劳以及怀念故国,就干脆以虎为姓,这是虎姓的又一大来源。
虔qián 虔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部首:虍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五笔86:HAYI 五笔98:HYI 仓颉:YPYK基本字义1.恭敬:~诚。~敬。~心。~信。
可以说从周朝以来,历史上稍有点名气的虎姓名人都是这两支的后裔,他们的姓氏都毫无疑问地读作”hǔ“!
比如汉代就有一位合浦太守虎旗。
qián 虔,qián 恭敬:~诚。~敬。~心。~信。〈形〉同本义。引申为勇武、强固 虔,虎行皃。——《说文》有虔秉钺。——《诗·商颂·长发》诚敬;诚心 以告虔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虔卜于先君也。
就这样,虎姓作为中国的一个姓氏一直延续到了元代,又迎来了一个虎姓源流。
在元代,因为成吉思汗西征,有许多其他民族的人都加入到大元政权之中,虎加又念什么,比如撒马儿罕人虎歹达、康里人虎秀思,这些人后来都干脆以自己名字的汉译首字为姓,改姓为虎。
《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为忽辛、纳速刺丁四子为忽先,其后裔有以忽为姓者,也有改为虎姓者。
一个虎字头下边一个文 这个字是 虔 读音:[qián]部首:虍 释义:恭敬
虔 qián 恭敬:虔诚 虔诚 qiánchéng 恭敬而有诚意
还有人是通过官职名称改姓为虎的。
比如云南昭通地区《虎姓家谱》载:“吾祖奉请来朝。唐王亲封虎威将军……故由此子孙永远姓虎。”
这里是因为他祖先被封为”虎威将军“,所以后代以官职为姓,改姓为虎!
大家想想,难道”虎威将军“不读作hu,难道要读作”猫威将军“吗?
那么虎姓到底有没有读猫的?这个也的确是有,不过更是小众之中的小众了!
我查到在一篇文章中说道:
在四川省南部县的五灵乡岐山坝村第八组,这里有个地方叫作虎家湾。这个虎家湾要读作māo家湾,在这里居住的80多个村民都姓虎,互相称呼时也读作“猫”。除了这个虎mao家湾,在南部县的其他乡镇,虎姓村民还读作“虎”字本音hǔ。
我想问一下,我的读者朋友里有没有四川南部的朋友,请教一下,这个说法是否属实?
虎字头加文读什么 虎字头加文读音如下:虔 读音:[qián]部首:虍五笔:HAYI 释义:恭敬:~诚。~敬。~心。~信。
还有一个说法是,云南昭通地区部分姓虎的要读作猫。
但是我又查了一下,根据记载1987年,云南省昭通市民委对昭通地区的回族姓氏进行了调查,共有姓氏70种,但没有猫姓。
最后一个虎姓读作mao的说法来自于宁夏大学1981年出版的《回回姓氏考》,虍加文读什么,这篇论文里面提到一句”唯成都虎姓,音不读虎而读猫,不知何所自。“
图注:《回回姓氏考》原文截图
虎字头下面一个“文”字是虔诚的虔字,拼音 qián 下面一个“又”字,没见过这个字,字典中也没有查到。
根据常州新闻客户端采访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苏慎的报道,里面提到了几个关于为啥虎姓要读作猫的传说,我把这几个传说也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虔 读音:[qián]部首:虍五笔:HAYI 释义:恭敬:~诚。~敬。~心。~信。
一为相传虎姓祖先认为猫是老虎的师父,比虎厉害,所以自称为“猫”;
[qián]虔 编辑 虔,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中文名 虔 拼 音 qián 部首 虍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10 五笔86 HAYI 五笔98 HYI 仓颉 YPYK 笔顺编号
还有一种说法是虎姓人的祖先曾在云贵川做皮货生意,生意场上忌讳说“与虎谋皮”,为此就说自己姓‘猫’;
还有传说是因为老虎会伤人,喊“虎某某”会让人觉得害怕,不吉利,就把“虎”读成“猫”。
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的虎姓都读作虎而不是猫。
这事甚至还惊动了《咬文嚼字》的主编。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介绍称,念“māo”是少数例外的读法,一般都读“hǔ”,虎底下一个文。比如,在湖北的部分土家族聚集区,有时就会把“虎”叫成“māo”,特别是上了年龄的人,他们一般不读“hǔ”。包括一些生活用具,比如“斧子”他们都叫成“猫子”(在当地方言里“斧”和“虎”同音)
大家看到了吧,虎下面变成文,本来是一个小众姓氏中非常小众的方言读音问题,有些媒体为了蹭虎年的热点都以偏概全,觉得自己掌握了了不得的知识点,结果恰恰证明了自己的姿势水平还需要多学习。
笔者以史为鉴初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就姓虎,不管是这位虎老师的长辈还是同辈,或者是虎老师的爱人,还是我们这些学生,见到他都要尊称一声虎老师,要是叫他猫老师,恐怕少不了挨一顿揍,虎之头加文,而有些新媒体人,就缺这个。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中华百年伊斯兰姓氏起源
《回回姓氏考》宁夏大学学报
《户籍虎姓人,常州一共就5个》常州新闻客户端
《明明是“虎”,偏要叫“猫”,虎(māo)姓是从哪来的呢?》族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