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慨,◆1.感嘆貌。《楚辭‧劉向<九嘆‧遠逝>》:“情慨慨而長懷兮,信上皇而質正。”[王逸]注:“慨慨,歎貌也。”[清][王亹]《次柴桑乞食和杜于皇》:“慨慨寫所寄,詫歎曼聲貽。”◆2.慷慨激昂貌。[晉][潘岳]《馬汧督誄》:“慨慨[馬生],琅琅高致,發憤囹圄,沒而猶視。”[清][黃宗羲]《陝西巡撫右副都御史元若高公墓志銘》:“慨慨[高公],解帶指揮,五百血戰,羸卒半理。”
念kǎi
悲慨,◆悲傷感慨。[晉][王羲之]《又與殷浩書》:“遂令天下將有土崩之勢,何能不痛心悲慨也!”[宋][劉克莊]《水調歌頭‧游蒲澗追和崔菊坡韻》詞序:“後二十五年,奉使[嶺]外,拜公祠像,俯仰今昔,輒和公所作《水調歌頭》,以寓悲慨云。”[何其芳]《畫夢錄‧獨語》:“絕頂登高,誰不悲慨的一長嘯呢?”
悼慨,◆谓悲哀感伤。《杂宝藏经》卷二:“婦聞此語,甚大慚愧,深自悼慨。”
憤慨(愤慨),◆亦作“憤愾”。◆1.憤恨感慨。《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劉孝標]注引[王隱]《晉書》載[晉][陶侃]《臨終表》:“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誅,山陵未復,所以憤慨兼懷,唯此而已。”《晉書‧儒林傳‧范弘之》:“每讀其事,未嘗不臨文痛歎,憤愾交懷。以今況古,乃知一揆耳。”《宋書‧袁湛傳》:“奉命西行,途戾[荊][郢],瞻望[巴][漢],憤慨交深。”◆2.憤憤不平。《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且三軍憤慨,人懷私怒,我將軍辭不獲已,以及[館陶]之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仇隙》:“[右軍]遂稱疾去郡,倘若念什么,以憤慨致終。”[浩然]《艷陽天》第一一章:“她又不能違背她的大伯,陪着咬了咬牙,表示很憤慨。”
感慨,◆1.謂情感憤激。《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論》:“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唐][韓愈]《送董邵南序》:“[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2.感觸,感嘆。《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所以[陶淵明]欲息交,[嵇叔夜]欲絕交,[劉孝標]又做下《廣絕交論》,都是感慨世情,故為忿激之譚耳。”[宁調元]《燕京雜詩》之四:“河山元氣入殘秋,感慨時艱涕暗流。”[老舍]《駱駝祥子》三:“老者連連的點頭,似乎有無限的感慨與牢騷。”
拼音: kǎi 慨 kǎi 基本解释 1.情绪激昂,愤激:愤慨。慷慨。2.叹息,叹气:慨叹。感慨。3.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诺。慨然。组词 1.慨诺 kǎinuò 慨然应允。2.慨然 kǎirán 形容感慨。3。
感慨激昂,◆情緒激動,精神昂揚。[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魏禧]﹞其為文主識議,凌厲雄健,不屑屑撫擬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慨激昂,摹畫淋灕。”[清][龔自珍]《明良論三》:“其始也,猶稍稍感慨激昂,思自表見;一限以資格,此士大夫所以盡奄然而無有生氣者也。”
感慨萬千,◆形容非常感慨。秦牧《中国的“书龙”》:“透过这一条条买书人的队伍,它使我们想起许多令人感慨万千的辛酸的事情,跪念什么,而又看到中国的巨大希望。”何满子《将进酒·神仙和恋旧》:“这些仙人的心境想必是寂寞的,想起往昔的人间生涯来,不由得要感慨万千,心理学名词叫做‘失落感’。”邓友梅《初进上海》:“同志们站在岸边,望着那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望着江南的火光,真是感慨万千。”
慨 拼 音 kǎi 部 首 忄 笔 画 12 五 行 木 五 笔 NVCQ [慨]基本解释 1.情绪激昂,愤激 :愤~。慷~。2.叹息,叹气 :~叹。感~。3.豪爽,不吝啬 :~允。~诺。~然。
感慨係之(感慨系之),◆謂對其事不勝感慨。[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盛衰變遷,令人感慨係之。”[沙汀]《淘金記》十九:“[白醬丹]感慨係之地搖搖腦袋。”
浩慨,◆極深的感慨。[清][杜岕]《登釣臺久之過溪吊謝皋墓》詩:“臨流發浩慨,文采未能忘。”
寄慨,◆寄托感慨。[郭沫若]《評<離騷>以外的屈賦》:“《哀郢》的‘[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這是因為《莊子》有‘[堯]不慈,[舜]不孝’的說法,故引用以寄慨。”
嗟慨,◆慨嘆。[晉][葛洪]《抱樸子‧君道》:“物無詭時之凋,人無嗟慨之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權潸然對曰:‘亡伯令問夙彰,而無有繼嗣,鲔念什么。雖名播天聽,然胤絶聖世。’帝嗟慨久之。”
節慨(节慨),◆猶節概。[清][戴名世]《誥封光祿大夫驃騎將軍副總兵官都督同知張公墓志銘》:“[敬川]之子,贈光祿大夫曰[曙三公],為諸生,有才略,多節慨。”
慨爾(慨尔),◆感慨貌。《晉書‧習鑿齒傳》:“肆睇魚梁,追二德之遠,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撫乘躊躇,慨爾而泣。”
慨念——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慨憤(慨愤),◆猶憤慨,慨的多音字有几个。《宋書‧武帝紀上》:“公命世英縱,藏器待時,因心資敬,誓雪國恥,慨憤陵夷,誠發宵寐。”《北齊書‧獨孤永業傳》:“初聞[晉州]敗,請出兵北討,奏寢不報,[永業]慨憤。”晋成帝《北讨诏》:“永言厥艱,夙夜慨憤。”
慨恨,◆感慨遺憾。《晉書‧殷仲堪傳》:“永為廊廟之寶,而忽為[荊][楚]之珍,良以慨恨。”《隋書‧經籍志四》:“[羅什]至[長安],時[道安]卒後已二十載矣,[什]深慨恨。”
部首:忄 五笔:NVCQ 笔 画 :12 释义 :1.情绪激昂,愤激:愤~。慷~。2.叹息,叹气:~叹。感~。3.豪爽,不吝啬:~允。~诺。~然。
慨許,◆慨允;欣然答应。明屠隆《綵毫记·他乡持正》:“俺家夫人雅慕李相公仙才,孀居無侣,願招贅相公,永諧伉儷。望相公慨許,便當備花燭賀喜也。”《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吃了飯,夫人也没慨許,只説:‘老爺往府裏拜按院去了,等老爺回來商議停妥,你遲的幾日再來討信。’”《玉娇梨》第二十回:“晚生處孤貧逆旅中,外無貴介之緣,内乏鄉曲之譽,蒙老先生一顧而慨許雙姻,真可謂相馬于牝牡驪黄之外,知己之感,雖没齒難忘。”
慨慕,◆感嘆仰慕。[唐][李翱]《謝楊郎中書》:“臨空文尚慨慕如不足,況親遇厥事觀厥人哉,幸甚,幸甚!”[明][屠隆]《綵毫記‧為國薦賢》:“才子聲名人慨慕,動君王玉帛安車。”《清史稿‧禮志四》:“子孫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未有已也。”
慨念,◆感慨懷念。[明][李東陽]《故明太傅平江伯陳公墓志銘》:“因慨念名家宿將之遺風,聖天子用舊保終之盛德,皆不可遂泯,乃敘次其事而系以銘。”[李大釗]《史觀》:“後世逸民高歌,詩人夢想,大抵慨念[黃]、[農]、[虞]、[夏]、[無懷]、[葛天]的黃金時代。”
慨諾(慨诺),◆慨然允諾。[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三:“假使當時我是得到了商務的慨諾,那我的精力,即使不是全部,也會是一大部分,是被用在翻譯上的。”
慨切,◆憤激而懇切。[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二》:“情之發於忠愛不渝,能自慨切。”[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姜太公》:“生平嘔心矮屋,艱苦備嘗,故言之慨切若是。”
慨然,◆1.感慨貌。《荀子‧宥坐》:“[孔子]慨然歎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唐][元季川]《山中晚興》詩:“靈鳥望不見,慨然悲高梧。”[清][顧炎武]《有嘆》詩:“慨然青雲志,一旦從羈旅。”◆2.感情激昂貌。[漢][李陵]《答蘇武書》:“慰誨懃懃,有踰骨肉。[陵]雖不敏,慨什么意思,能不慨然。”《後漢書‧黨錮傳‧范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臺陀開納]﹞慨然投筆,辭[維也納]劇場詩人之職。”◆3.無所吝惜貌。《西游記》第二六回:“特來尊處求賜一方醫治,萬望慨然。”《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今天在此遇見你這[水心先生],竟慨然助了我五兩銀子。”[曹亞伯]《黃花崗之役‧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偶憶某西醫生新購一地於[沙河],以此事請,或可慨讓。遂造醫生之廬而告之,醫生慨然許諾。”
慨傷(慨伤),◆感慨悲傷。[宋][范成大]《晁子西寄詩謝酒自言其家數有逝者詞意悲甚次韻解之》:“我讀[晁子]詩,十語九慨傷。”[明][劉基]《上陵》詩:“堂堂梓宮,在彼高岡,霜露是萃,能不慨傷,枉念什么字。”
慨爽,◆慷慨爽朗。《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沈鍊]見他慨爽,甚不過意。”[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族子[雲衢],官員外,天姿穎秀,豪氣慨爽。”
概念gài niàn 基本解释 [idea;notion;concept]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
慨嘆(慨叹),◆見“慨歎”。
慨歎,◆亦作“慨嘆”。感慨嘆息。《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歎。”[唐][王昌齡]《代扶風主人答》詩:“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歎。”[明][胡應麟]《詩藪‧元》:“[于介翁]、[李坦之],皆新拔多奇句……[元]諸家詩選亦絕不收,良可慨嘆。”[清][黃鷟來]《<友鷗堂集>序》:“與二三遺老,尋前賢之墜緒,傷故國之荒墟,冷煙零露,慨歎不勝。”[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這確是一件可以慨嘆的事。”
慨息,◆感慨嘆息。[漢][班彪]《北征賦》:“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霑衣。”[清][陸繼輅]《<七家文鈔>序》:“世之沈溺於偽體者,固未嘗一日而息。[朱梅崖]所處僻遠,[彭秋士]年少,心孤口眾,徒能自已,有志之士,所為慨息也。”
慨惜,◆慨嘆惋惜。[宋][何薳]《春渚紀聞‧古斗樣鐵護研》:“余兄[宗勝]所用鐵護研……為滌者墮地,缺其受水處,慨惜之餘,乃取以漆固而鐵護其外,中固無傷也。”
慨允,◆慨然允許。《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眾女子﹞齊聲謝道:‘得蒙處士慨允,必不忘德。’言訖而別。”[郭希仁]《從戎紀略》:“[吳]亦慨允,擬晚四鐘開拔。”
慨的读音:kǎi。拼音:kǎi;部首:忄;笔画:12;笔顺:丶、 丶、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