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是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研发的一个长期课题,旨在通过溯源、梳理、正名,为中国节日做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介绍,从而进行传承。这些古老的传统节日故事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流转,有些已不是本来面貌,有些虽耳熟能详却存在许多曲解,还有一些已经退出当代生活,但是在传统节日体系中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刚刚上市这套16册《中国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故事》(以下简称《中国节》)正是这项课题结出的一颗丰硕果实。
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一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
绘本创作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也是这套书的文本创作者——向华说,《中国节》的创作是一次与时空坐标对话,我们先要聚焦时间的纵轴,深入历史,通过查证、调研,追溯节日本源;再把目光转向空间的横轴,调查天南地北的节日习俗,放眼中国大地,寻找节日对当代生活的意义。通过几番考证、整理得来的节日故事,还要完成最重要的一步:提炼成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故事,用既单纯又复杂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简约但不简单,古老却不失现代,是央美绘本创作工作室的信念和追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1、中秋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犯了错误,仙人把吴刚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了解过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理解现在;对于孩子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丰沛的精神滋养,建立更踏实的内在根基,在成长中更有力量。而传统节日里蕴含着古往今来无数古人的丰富情感和智慧,通过传统节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非常适合孩子的一种方式。关于如何帮助孩子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这样说:“文化自信和文化寻根,都离不开好的传统节日故事——那里面往往隐藏着与当代儿童心理共振的密码。这套节日故事生活气息浓郁,插画风格多样,面向儿童讲述,巧妙地打通了当代儿童与古代先人心灵沟通的秘密通道,实现了民族童年与个体童年的同频共振,既有乐趣又长知识,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和亲子共读。”只有那些深入自己传统的人,才能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世界里走得更远。
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1、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
包容平等的多元视角,兼顾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在这套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绘本中,所选节日并不局限在汉族,除了腊八、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比较常见的重要节日,特别加入了四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朝鲜族的老人节、瑶族的达努节,此外还有一些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依旧有其历史文化意义的节日——龙抬头、中元节、三月三等。这种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的视角,正是这套节日绘本不可多得的一个特色。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四、腊八节传说故事传说一: 1、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
赋予传统故事全新的儿童观和现代性,更适合今天的孩子阅读
在收集、整理节日故事时,向华很注重“取精华去糟粕”。他丢掉老旧故事中一些固化的环保观、女性观和儿童观,将古老的经验用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方式传递给今天的孩子。
以除夕为例,在传统的故事中,夕是一个恐怖的兽,人们在年终岁尾,会通过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笼来驱赶它,以免其祸害人间,体现的是一种不友好的对立关系。
而在《中国节》这套绘本故事中,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将除夕故事中的夕设计成外形高大、可怕,但内心却住着一个孤独胆小、渴望伙伴的小孩“海兽”。在这个全新的《除夕》故事里,来历神秘的红衣小姑娘把“全新的”夕介绍给桃花村的村民,大家破除了之前想象中的恐惧,接纳了可爱的“海兽”夕,从此,原本令人恐惧的除夕夜变成了热闹欢乐的吉祥年。
6个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分别如下:一、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这其中温暖的人情味消除了旧有故事中充满敌意、仇视的关系,重建了人和人之间的善意和包容,既传承了除夕热闹团圆的本意,又赋予其更积极温暖的现代内涵。
传统节日故事有:纪念介子推、祭祀屈原、鹊桥相会、嫦娥奔月、驱赶“年兽”等。1、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祭祀和扫墓的重要节日。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名臣义士介子推,下令在冬至后第105天禁止生火,吃冷食,也就是寒食节。
富有人情味的节日故事,将真善美的传统美德传递给孩子
传统节日故事名称有后羿射日,除夕怪兽,嫦娥奔月,屈原的故事,牛郎与织女。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端午节 。我国的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比较常见的是东方朔和一个叫“元宵”的宫女的故事。而在这套《中国节》中,作者通过重新梳理各种版本,选择了更符合孩子阅读趣味的神话版——天帝女儿冒险拯救百姓的故事,通过这样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将这个节日中关于“善良”的传统美德巧妙地传递出来,让孩子在听故事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一、春节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
除此之外,接纳他人、知恩图报、分享精神、坚韧不拔、善良、勇敢、正义……这些既普世又传统的质朴情感和美德在这套节日绘本中通过不同的节日故事都非常精巧地呈现出来。而这些藏在文图中的情感力量,正是看似简单的绘本所独有的深刻魅力。孩子们会在耳听眼看的阅读过程中收获到单纯说教无法企及的心灵成长。
16个节日故事,16种插画风格,丰富多元的人文美育启蒙
对于绘本这种以图像为主的阅读形式,插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全国第一所将绘本创作单独设为高校专业的央美绘本创作工作室,为了更好地呈现每个节日的独特之处,工作室的16位插画师分别选择了16种风格迥异的画风进行创造,粗犷稚拙的版画风、情感浓郁色彩浓烈的民族风、唯美的浮世绘风、喜庆的民俗剪纸风、清丽淡雅的水彩、萌趣圆润的卡通,等等。
利用这些不同的插画风格、不同的媒介材料、不同的色彩、线条和造型,反复打磨,创作出这套画风多元的节日故事,既呈现出节日特色,也延续了工作室精致、独特、童趣、富有亲和力的创作特征,给儿童真正富有艺术审美启蒙。
既是童书译者、也是研究者与推广人的阿甲评说:“(这套书)每个故事的绘画艺术呈现也多姿多彩,选择了与故事本身非常契合的技法与风格,既有传统艺术的承袭,也有现代艺术的巧妙运用,画面充满了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