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语大全

重阳节日习俗

九九重阳,一年好景橙黄

古人又将重阳节称为祭祖节、登高节

1、重阳节的风俗:登高。先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 ,《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2、吃重阳糕。

重阳佳节延续至今

其习俗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走入百姓的寻常生活

那么,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您都知道哪些呢?

登高

“清气上扬、浊气下沉”时节

无论是高山、高楼还是高台

古人皆可登高祈福、眺望远方

如今,全家人一同登高远眺

强健身体、赏秋观景时

可尽享阖家团圆美好时光

赏菊

重阳历来就有赏菊花的习俗

菊花凌霜不屈

被视为长寿之花

1、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去湿、去除风邪的作用,也有消积食、治寒热的功能,可以入药,也可以制酒养生祛病。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

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节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风尚

如今,菊文化依然流行

游菊赏菊仍为人津津乐道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如今的重阳糕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

都称为重阳糕

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吉祥酒”

重阳节饮之可祛灾祈福

重阳节主要习俗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等。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苦

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

可制酒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插茱萸能驱虫去湿、逐风邪

可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

重阳节传统习俗1、簪菊花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还可以插在头上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

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生活在山区的村民

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

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窗台、

屋顶晾晒农作物

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心灵手巧的晒秋人家

把眺窗当画板,将支架作画笔

以粮食作画,绘制出最诗意的秋天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秋、赏菊、佩茱萸、放纸鸢、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是根据上古时代,秋季丰收后祭祀演变而来的。 登高是重阳节的悠久风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纸鸢飞得越高越远

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

还有一种传说

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

纸鸢飞得越好

则福气越浓

1989年

我国将重阳节正式定为“老人节”

2012年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祭祖等。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

成为重阳节日两大主题

又逢一年重阳节

在这个孝老敬老的日子里

重阳节的风俗1、赏菊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

让我们一起

祝愿天下所有老人

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文案丨秦晶 张傲洋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