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
Water-Splashing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它相当于傣族的新年,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会持续三至七天。关于这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傣族节期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现已固定在公历4月13至15日。
泼水祝福
德昂族、泰国和东南亚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名为“泼冷水胡戏”。此后,泼冷水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并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是云南少数民族喜欢的节日,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人们欢聚一起,互相泼水把去年的晦气洗掉,而迎接最美好,最吉祥的新年。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然后逐渐传入到印度、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泼水节当天。
1、 泼水节是我们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以及佤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4月13日到16日之间举行,相当于傣族的新年,这一天人们会早起沐浴礼佛,然后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不顺。
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游行、文艺汇演、电影晚会、展览和物资交流等新内容。泰国、缅甸、老挝等国都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欢度此节。
庆祝活动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其中以傣族的泼水节最为盛大。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德宏、西双版纳和红河一带。他们的聚居地土地肥美富饶。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歌舞活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白族重要的节日是什么,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价值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傣族泼水节简介20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简介30字。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02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 [4-6] 。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集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泼水节的由来简介50字,一个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什么名族过泼水节,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名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泼水节的来历简短故事。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倒在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傣族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朋友的祝福。
另外因为疫情的原因,西双版纳州泼水节也改为了线上,我也被网友的评论笑不活了,这样泼水,那我感觉我可以玩一天,浅看一下网友的可爱行为。
END
更多精彩
关注我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