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肇始的意思 败于发轫的意思 发轫的用法 发韧之作意思是什么 发轫怎么读什么意思啊
肇始的意思
“发轫”是正确的。意思是拿掉支住行旦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发轫”出自《楚辞散带扰·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
发轫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冲旦不发轫,骑不被鞍。”
2、动用,动员。
《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元好问《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
4、犹发迹。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韩子苍献王将明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
败于发轫的意思
1、发轫:扒渗乱拿掉支住车喊蔽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2、出自《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比喻新事春档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丨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发轫的用法
意思是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新文学运动于五四运动。例句,收关之时,开创纪凳仿运元,发轫之始,鼓舞士气。
近义大搜词有起头、开端、初步、开始、枣梁滥觞、发端等。
发韧之作意思是什么
发轫的意思
发轫拼音;fā rèn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轫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宏敬诗:“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轫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毕烂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轫,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轫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近义词
滥觞、先导、肇基、先河、发端、开端、开头、开首、起头、起首、开始、初步、初阶
反义词
终结
英文翻译
1.[书] (比喻新事业开始) set sth. afoot; commence an undertaking
发轫造句
1)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2) 听说公子就要入学,便都来朝贺。无非说些云程发轫、前程无量之类的话。
3) 邳县“农民画活动”发轫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合作化时期,全面发展于大跃进时期,成型于“”时期。
4) 最初由心理学家发起的英语阅读研究发轫于19世纪末期.
5) 我国工业地理学发轫于20世纪初,在经历了启蒙和成长两个阶段后,终于成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6) 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近日表示,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并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实验室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为最终在2020年建成中国空间站提供技术支持。
7) 若是赛场中出现了钓饵,请在查察发轫前清算清洁。
8) 重商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生产计划性的发轫期.
9) 胡适之译学理念发轫于其文学主张。
10) 古希腊文化发轫时期,神话和宗教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11) 发轫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伴随“五四”运动的开展达到其高潮,衰落于1925年左右。
12) 发轫于古希腊城邦时期的主动公民身份思想,随着近现代亲密性社会的兴起而日渐式微。
13) 于1902年创蔽数慎建的甘肃高等学堂是甘肃新教育的发轫之始,也是兰州一中的前身。
14) 可是,发轫之始,盾构机便遇到了危急情况。
15) 沪剧出身于山歌小调,是一种从歌曲发轫、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从“东乡调”、“西乡调”到“本滩”、“申曲”,这些名称都与音乐、歌唱密切相关。
16) 这种精神一般发轫于得姓之初,然后在汉唐之间的贵族时代形成一种品牌叫“郡望”。
17) 有意思,三件事,都在惠州,都在惠州的网络上发轫,且都在当地人气最旺的“西子湖畔”弄得风生水起,谈论的都是“人心不古,世道浇漓”的寒心事。
18) 诸君携母校殷殷之望,方才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19) 云程发轫RJ21-700飞机要卖出250架之后才能实现赢利。
20) 云程发轫情千丈,自饮屠苏向九津。
21) 那是中国民间智库发轫之始,仲大军很怀念那个时候的环境,整个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改革开放、打破旧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景象。
22) 从改革开放发轫至今,山西历任领导虽荜路蓝缕、殚精毕力,却难以阻挡山西区域经济地位的“下行”。
23) 五四时代是一个启蒙与救亡并存的时代,因此,作为现代文学发轫的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社会解放就成为其基本主题。
24) 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25) 818发一发,幸福之路现在就出发,发愤图强致富路,百发百中买彩票,云程发轫事业兴,厚积薄发万事达,祝兴旺发达。
26) 1923年江苏省立师范添办五处农村分校,成为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发轫。
27) 云南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方式不同于常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其发轫于20世纪初滇越铁路的修筑。
28) 小女孩,仙骨、仙资、灵根均是上上之选,若有缘踏入仙途,必定云程发轫,一举万里,前途不可限量。
29) 如果某个作家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寻找耐人寻味的细节,如果学者要研究历史如何从公众的行为中发轫,都可以深入到“历史的一天”中披沙沥金。
发轫怎么读什么意思啊
“发轫”一词拼音为fā rèn。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开始或创始某一事物的过程,通常用于描述历史上某一重要事件或时期的开端。下面将从发轫的意义、历史和应用角度来阐述这个词语。发轫的意义
发轫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汉语词汇,与一般的“开始”、“启动”或“开端”等词语相比,它更具有含义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常用发轫来形容重要事物的兴起、进程的开始与全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比如,“义勇军亩正缓”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对抗日本侵略而组织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它的发轫是在1937年8月,当时日本在淞沪会战中占领了上海,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王若飞受到启示,提清好出了成立义勇军的构想,这就是义勇军的发轫。
发轫的历史
发轫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传》中,它的原意是指开始、启动、开端的意思。这个词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诗词、歌赋以及史书中,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建章立策承恩泽,发轫凝思属微尘。 鸿雁传书相识早,凭轩一笑泯恩仇。”这里的“发轫凝思”意味着开始着手策划,酝酿计谋,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明代史学家陈洪绶所著的《明史》中也多次使用到了发轫这个词汇,用以描述明朝的历史迅模进程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发轫的应用
发轫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它更多地应用在学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例如,在音乐中可以用发轫来形容一首乐曲的开头,表示作者通过这段音乐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以此为起点创作全曲。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也可以使用发轫这个词汇来描述小说、散文或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开端,从而表达出作品首次呈现的独特氛围和感觉。
总之,发轫作为一个高级的汉语词汇,其意义是启动、开端、开始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历史上某一重要事件或时期的开端。在现代汉语中,发轫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应用于学术、文化、艺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