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小磨香油怎么读 香油咋写 麻椒油的拼音
小磨香油怎么读
香油飘香的绕口令的正确拼音如下:
香:xiāng
油:yóu
飘:piāo
香:xiāng
的:de
绕:rào
口:kǒu
令:lìng
香油咋写
八角楼上生字加组词加拼音详细如下:
1、楼
拼音为:lóu;组词:楼房、城楼、楼梯、大楼、高楼、楼层、危楼、楼板、楼道、阁楼。
2、争
拼音为:zhēng;组词:争取、斗争、战争、争论、抗争、争气、竞争、争端、争辩。
3、代
拼音为:dài;组词:代替、代课、代数、年代、古代、世代、后代、取代、朝代。
4、临
拼音为:lín;组词:临时、临摹、降临、面临、濒临、驾临、临门。
5、腊
拼音为:là;组词:腊月、腊肉、腊味、腊梅、腊八。
6、章
拼音为:zhāng;组词:印章、章节、文章、篇章、规章、乐章、章程、宪章。
7、握
拼音为:wò;组词:把握、握紧、握手、掌握、握拳、紧握、握柄。
8、视
拼音为:shì;组词:注视、电视、忽视、鄙视、凝视、视线、俯视、仰视、歧视。
9、察
拼音为:chá;组词:检察、视察、考察、洞察、察觉、警察、巡察、察访、审察、明察秋毫。
10、油
拼音为:yóu;组词:加油、香油、奶油、油田、油灯、石油、油腻、汽油、油毡、加油站。
麻椒油的拼音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拉丁名
5英文名
6麻油的别名
7来源
8性味归经
9麻油的功效与主治
10麻油的化学成分
11麻油的药理作用
12麻油的药典标准
12.1品名
12.2来源
12.3性状
12.3.1相对密度
12.3.2折光率
12.4鉴别
12.5检查
12.5.1酸值
12.5.2皂化值
12.5.3碘值
12.5.4加热试验
12.5.5杂质
12.5.6水分与挥发物
12.6用途
12.7贮藏
12.8版本
13参考资料
附:
1用到中药麻油的方剂
2用到中药麻油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麻油
1拼音
má yóu
2英文参考
benne 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same oi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eel 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leum sesami [朗道汉英字典]
siritc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ingelly 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ingilli 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jinjili 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leum Sesam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esame oi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麻油为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 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Oleum Sesa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sesame oil(《中医药学名词(2004)》)
6麻油的别名
香油、清油[2]。
7来源
麻油为胡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DC.种子的脂肪油[2]。
8性味归经
麻油味甘,性凉[2]。
9麻油的功效与主治
麻油具有润燥,通便,解毒,生肌的功效[2]:
麻油治肠燥便秘,蛔虫痛,食积腹痛:生用或熬熟内服,30~60ml[2]。
麻油涂搽治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2]。
10麻油的化学成分
麻油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廿二酸、廿四酸等的甘油酯、植物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Sesamolin)、芝麻酚、维生素E等[2]。
11麻油的药理作用
大量黑芝麻油能抑制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2]。
12麻油的药典标准
12.1品名
麻油
Ma You
SESAME OIL
12.2来源
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 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12.3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气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气,味淡。
本品与三氯甲烷、乙醚、石油醚或二硫化碳能任意混溶,在乙醇中微溶。
12.3.1相对密度应为0.917~0.923(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A)。
12.3.2折光率应为1.471~1.47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F)。
12.4鉴别
取本品1ml,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半分钟,酸层即显粉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
12.5检查
12.5.1酸值应不大于2.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
12.5.2皂化值应为188~19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
12.5.3碘值应为103~116(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
12.5.4加热试验取本品50ml,依法试验(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不得有沉淀析出。
12.5.5杂质不得过0.2%(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
12.5.6水分与挥发物不得过0.2%(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
12.6用途
润滑剂及赋形剂。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
12.7贮藏
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12.8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