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朋友圈解释

粽的笔顺笔画顺序,粽的各种写法

目录
  • 粽字毛笔字怎么写
  • 粽字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 粽子多少笔画
  • 粽的各种写法
  • 粽的比划顺序

  • 粽字毛笔字怎么写

    粽笔顺笔画介绍如下:

    粽的笔画:14 画。

    粽字笔顺:点、撇、横、竖、撇、点、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注释:

    用箬叶或苇叶裹糯米做成的多角形的食品。亦称枝宏拆“角黎”。“糉”。

    粽的造句如下:

    1、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由来已久。

    2、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传说是猛枣为了纪念屈原。

    3、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

    4、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绝腔的风俗习惯。

    5、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6、今天是端午节,来点粽子吗?

    7、所以这里推荐几个在北京和上海买粽子的地方。

    8、按照传统,中国人都会在家里包粽子吃来纪念这一节日。

    9、传统的端午节食物是粽子,内有馅料,用竹叶捆起来。

    10、现在粽子已经成为日常食用的点心了。

    11、祖母包了一盘粽子给我。

    12、他们便把粽子丢进江里。

    13、他因为吃太多粽子而感到身体不适。

    14、大家都来吃粽子,一种包在笋叶里面的大米饼。

    15、粽子是一种用竹叶或芦苇叶包成棱形的状的饭团子。

    粽字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粽子的粽的笔顺是点,撇,横,竖,撇,点,点,点,横撇,横,横,竖钩,撇,点。

    中文汉字“粽”,发音zòng,又叫角黍,俗称粽子。粽子是用苇叶或竹叶把糯米包成三角锥状或其他形状的食品。民间习俗端午节吃粽子。

    “粽”字慎蠢改古又写作“糉”(zòng),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一直到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档衡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南北差异

    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宽判南北风味;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粽子多少笔画

    汉字粽

    拼音zòng

    部首米

    释义:〔粽子〕用箬叶或苇叶裹糯米做成的多角形的食品。亦称“角黎”。

    笔画数共14轿迟画

    笔画名称含肢点、撇、横、竖、撇、点、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粽的笔闭老李顺详解

    粽字笔画写法

    粽的各种写法

    粽的笔顺是:捺撇横竖撇捺捺捺折横横竖撇捺。

    拼音:zòng,部首:米部,外笔画:8,总笔画:14,五笔:86&98:OPFI,仓颉:FDJMF,笔顺编号:43123444511234,四角号码:93991,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CBD。

    zòng:声母:z,韵母:ong,声调:第四声。

    释义:粽子, 用苇叶或竹叶把糯米包成三角族悄锥状或其他形状的食品。民间习俗端午节吃粽子。

    组词:粽子、解粽、黍粽、角粽、粽粑、楚粽、龙舟粽、鬼目粽、粽心草、九子粽。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

    1、粽子 [ zòng zi ]

    一种食品,用竹叶或苇叶等把糯米包住,扎成三角锥体歼伍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我国民氏穗或间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2、解粽 [ jiě zòng ]

    剥食粽子。亦借指端午。

    3、黍粽 [ shǔ zòng ]

    黍米棕子。

    4、角粽 [ jiǎo zòng ]

    亦作角糉,亦作角糭,即角黍,俗称粽子。

    5、粽粑 [ zòng bā ]

    〈方〉粽子。

    粽的比划顺序

    粽字笔顺:点、撇、横、竖、撇、点、点、点、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粽,读音zòng,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含义为用箬叶或苇叶裹糯米做成的多角形食品。亦称“角黎”,芦脊引申含义为粽子。

    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和神灵,以求吉祥。后因“粽”的谐音,又有了更多寓意。“粽子”又陪拿渗谐音“中子”,人们互赠九子粽寓意为求子,寓意人丁旺盛。“粽”谐音“宗”,所以也有光宗耀敏渣祖之意。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掷粽子于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每年如此,以表现崇拜和思念。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