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四个字的成语,见过五个字的成语,你见过六个字的成语吗?
风马牛不相及是成语?
杀鸡焉用牛刀太顺口了,像俗语。
一蟹不如一蟹是啥意思,螃蟹也开始比赛?
以下12个“六字成语”,你若知道一半,算你厉害,不信,你来看。
风马牛不相及
带有若字的成语。
【释义】本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发情追逐,也不会相遇。后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杀鸡焉用牛刀
【释义】原义是杀鸡怎能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不必动用大的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带诺的四字成语。’”
一蟹不如一蟹
【释义】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出处】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中间带若的成语,初见蝤蛑,继见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体愈小,因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1. 包含若字的成语 带若字的成语 。
此一时彼一时
【释义】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带若字的成语唯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强不知以为知
【释义】勉强不知道的为知道的,比喻明明不知道还要逞强装懂。
【出处】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有志者事竟成
带有若字成语解释 1) 视死若生: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2) 心若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3) 凛若冰霜:冷得象冰霜一样。
【释义】这则成语意谓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终于),以若开头的成语,形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百闻不如一见
带若字的成语如下 旁若无人[páng ruò wú rén] 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造句 你可以旁若无人的干这件事,但是我不行,我知廉耻。若隐若现[ruò yǐn ruò xiàn] 隐隐约约。
【释义】听到很多次,还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表示耳闻不如眼见可靠。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卑之无甚高论
【释义】汉文帝要张释之讲当前的实际问题,不要发空议论。现指见解很一般,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有志不在年高
【释义】指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乎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1、上善若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2、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3、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4、噤若寒蝉: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含“若”字的成语有。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若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五十步笑百步
若有所失、爽然若失、较若画一、大智若愚、噤若寒蝉、浮生若梦、意气自若、寂若无人、言笑自若、神情自若 带有“若”的成语有:1、若有所失 拼音:ruò yǒu suǒ shī 释义: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释义】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象征声音,这里指打击战鼓的声音)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拖;牵引)兵而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有若字寓意美好的成语,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拟人必于其伦
【释义】指必须拿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
【出处】《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若有什么成语填空。”
哀莫大于心死
1、诫莫若豫,汉语成语,拼音是jiè mò ruò yù,意思是指事后有所警戒不如事先有所防备。出自 《国语·晋语一》。2、怊怅若失,意思指失意而闷闷不乐,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伤感迷惘的情状。3、安贫若素。
【释义】古意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图片作者:关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