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朋友圈解释

龙门石窟是谁建的,龙门石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

龙门石窟是谁建的?龙门石窟是 北魏孝文帝建造的。龙门石窟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那么,龙门石窟是谁建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句话赞美龙门石窟

问题一:龙门石窟是谁建的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问题二:洛阳龙门石窟是谁让造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坐落于素称“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南北长达1公里。这里两山巍然对峙,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已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之称始于隋,中经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仍然沿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建石窟。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营造达400余年。其间,以北魏和唐代为两大造像 *** ,历时近150年。其他朝代只是零星开凿,且规模较小。龙门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多座。在整个石窟中,北魏造像约占1/3,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困运、慈香窑等;唐代造像几乎占2/3,大部分在西山,自武则天时转移到东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西山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奉先寺大像龛、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擂鼓台三洞、看经寺、高平郡王洞、千手千眼像龛、二莲花洞等。

龙门石窟谁下令建的

公元493年北魏年间始建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慧桥、北齐、北周、隋、野碧芦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颂带续续达400年之久。

洛阳龙门石窟简介50字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困野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桥唯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敏尺培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武则天为什么要建龙门石窟

问题一:龙门石窟在哪个朝代的事件之后建立1、 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2、简介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虚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二:龙门石窟是哪朝代建的?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洛阳龙门石窟是谁建造的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胡姿族,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 石窟密裤弊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册散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东西山上(龙门山与香山)。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以上就是龙门石窟是谁建的的全部内容,问题四:洛阳龙门石窟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