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言理解

德治的名言警句,20句跟道德有关的名言警句

《更法》,出自《商君书》,主要记载了商鞅、秦孝公、甘龙和杜挚等人的对话,是一篇论辩形式的文章。「更法」就是变法的意思。

41、时逢国泰重德治,长实廉策得民心。 42、廉洁一生是大事,时时提醒不能松。 43、护真理、保廉政;强祖国、为百姓。 44、一腔热血去奋斗,一腔正气四方留,谁曾想他钱财面前栽跟头。 45、看天下腐败谁早亡,树廉政强国为百姓。

在《更法》一文里,20句跟道德有关的名言警句,商鞅为了让秦孝公推行变法,与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商鞅认为,以德治国名言,变法革新就是“爱民”“便事”,是让秦国走向富庶强大的重要途径,以德治家的名句。他还用“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的历史事实,来阐明这一观点,关于德政的名言。

本文选取《更法》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德治与法治 【原文】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注释】①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②齐:整治 ③免:避免 ④格:至,来。

秦孝公同大臣们商议强国大计。

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

22.法治与德治兼举,普法与执法并重 23.诚信树德,法治兴邦 24.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25.依法治国处处政通人和,以德治国人人安居乐业 26.法德并举家国和,法纪严明万事兴 27.德治法治九州大治。

一同陪侍在秦孝公的左右。

他们研究社会形势的变化。

以及修正法制的根本原则。

期望找到治理百姓的方法。

点评:「公孙鞅」即商鞅,卫国王室后裔,姬姓,又名卫鞅。「甘龙」是秦献公、孝公时期的大臣,反对变法革新。「杜挚」是秦朝大臣,因破魏有功,拜为左司空,与甘龙都是守旧派的代表人物。

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现在我想通过变法来治理国事。

【原文】孟子曰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

然后通过改变礼制来教化百姓。

54、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55、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担当是非,调和是非。56、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57、共同商定家庭事务,各自打理生活圈子,冷静对待琐碎矛盾。

但是我又担心天下的人批评我。

点评:商鞅以霸道之学游说秦孝公,打动后者。孝公欲要变法图强。但是,又害怕天下人非议,一时犹豫不决。

臣闻之:“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我听说:“行动迟疑就不会成就,办事犹豫就不会有功效。”

国君您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

1、做人德为本,治国法当先。2、掌权执印应勤政廉政,富民强国须法治德治。3、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区。4、在位不要太荒唐,免得日后难收场。5、预防犯罪严要求,道是无情却有情。

点评:商鞅看到秦孝公犹豫不决,遂解“俗语”劝说孝公。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愚人在事成之后还不明白事情是怎么一回事。

智者却能够预见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迹象。

点评: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能够预见事情之未萌。愚笨者之所以愚笨,是因为真相已经大白了还不明其理。

1、假如人们不是相互欺骗,人们就不可能在社会中长久生存。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3、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百姓不能与其讨论开创方面的事情。

而只能同他们一起庆祝事业的成功。

点评:商鞅劝谏秦孝公,不要担心天下人非议。等事情做成了,人们都会盛赞他。

1.学法懂法美好人生,守法护法和谐征程。—佚名 2.心中有法行万里,脑海无律毁前程。—佚名 3.一撇一捺书写守法人生,一心一力永葆明德修身。—佚名 4.法治应先治于吏而后治于民。—佚名 5.山之正。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96、锅碗瓢盆奏响以德治家和谐曲,柴米油盐烹调勤俭孝悌幸福味。 97、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98、勤俭孝贤乡亲浓,家风和煦满堂香;厚德载物天下走,自强不息中国梦。 99、学不辍,志不忘;守法纪,乐相帮。 100、民为贵,社稷次之。

要想追求崇高的道德。

就不要附和世俗之见。

要想成就宏伟的事业。

就不要同众人去商量。

点评:要想成就崇高的道德,就不要去附和世俗偏见,否则将误入歧途。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法规,就是用来爱护百姓的;

礼仪,就是为了方便办事的。

点评:商鞅阐述礼法的作用,还说圣人治理国家,不会一定沿用旧有的制度。而要让老百姓得到好处,也不必遵循旧有的礼仪。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5、法制进社区,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德治入万家,做人做事以德为先。 6、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7、只有法制的阳光普照,才能滋养和谐这颗大树。 8、法,是和谐之源,民生之本,发展之依,社会之基。

夏、商、周这三朝礼制不同却都能称王天下。

春秋五霸他们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称霸诸侯。

点评:甘龙认为,让百姓遵循旧有的风俗来施行教化,那么不用花费太多的力气就能成就功业。针对甘龙这一观点,德治名言名句,商鞅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春秋五霸所推行的法制都不一样,却都称霸于诸侯。若他们都采用周礼,必然不能称霸。

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聪明的人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则受法度的约束;

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无能的人则受礼制的束缚。

点评:商鞅认为,那些说要遵循旧有礼制的人,就是愚蠢之人,就是无能之人,道德对国家的重要性的名言。所以,以德为本的名言警句,秦孝公不要再与他们讨论变法革新之事了。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违反旧法度的人,不一定非要给予谴责;

遵循旧礼制的人,不一定非要给予肯定。

点评:商鞅认为,商汤、周武王之所以称王天下,不是因为遵循旧有礼制才兴旺的。而商朝、夏朝之所以灭亡,也不是因为更改旧有礼制才造成的。所以,论语中关于德治的句子,推行变法革新,不一定就是坏事,万一成功了呢?!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35164408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